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98集:盐药互市,渐成规模

第1098集:盐药互市,渐成规模(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后来素问来药铺抓药,瞧见王老汉的病例,就跟老周说:“齐地的海泥性温,富含矿物,能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不妨用它做药引,和方子一起煎服,或许能见效。”老周半信半疑,找田和要了些海泥——那海泥是田和从齐地海边挖来的,晒干后研成粉,黑褐色,带着淡淡的海腥味。他按素问说的,让王老汉每次煎药时,加入一勺海泥粉,再用纱布包好煎,没想到喝了三副药,王老汉的腿疼就轻了,能自己拄着拐杖走路了。

“海泥还有不少,我给你留了两斤,放在后面的车上。”田和领着老周去取海泥,围观的人又议论起来:“没想到这海边的泥也能治病,真是稀罕!”“这互市好啊,不仅能买到齐地的盐,还能买到治病的好东西!”

素问笑着走到一旁,看见里正拄着拐杖,站在不远处的土坡上,正望着热闹的市集。里正今年六十多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邯郸的大小事务,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瞧见素问,里正招了招手,让她过去。

两人站在土坡上,往下望去,东门的空地上摆满了摊位,五颜六色的布帘在风里飘着,像一片彩色的云。齐地的盐商在吆喝着卖盐,赵地的药农在给顾客称药材,孩子们围着卖海鱼的摊位,盯着木桶里蹦跳的海鱼,笑得合不拢嘴。讨价还价声、吆喝声、孩子们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歌。

“素问姑娘,你瞧这市集,多热闹。”里正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欣慰,“去年冬天,齐地送来十车海盐,按户分赠,百姓们都高兴得哭了。可送的东西总有吃完的时候,哪有这样互市来得长久?你看田掌柜的咸当归,老周的海泥药引,都是两地人互相学着做出来的,你帮我,我帮你,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啊。”

素问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商队车上——那车上不仅装着海盐和海鱼,还装着赵地的枸杞、甘草,准备运回齐地。“以前赵地的药材只能在本地卖,齐地的盐也只能在海边卖,互市开了,药材能卖到齐地,盐能卖到赵地,还能琢磨出新的用法,比如咸当归、海泥药引,这就是‘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她顿了顿,又说,“就像治病,单靠一种药材不行,得多种药材配伍,才能见效。这两地相处,也得互相帮衬,才能长久。”

里正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说得对!以前两国还隔着些生分,现在好了,齐地的商人能说几句赵地的话,赵地的药农也能认出齐地的海盐,孩子们在一起玩,都忘了是哪国的人。这互市啊,不仅换来了东西,还换来了人心。”

正午的太阳升得老高,露水早已晒干,市集上的人更多了。田和的咸当归卖得只剩下最后几块,老周的药铺里,又有人来问海泥的事。卖海鱼的齐商煮了一锅鱼汤,香气飘得老远,引得不少人围过去,用赵地的新麦饼换鱼汤吃。

素问走到一个卖井盐的摊位前,摊主是个中年妇人,以前她的井盐卖得不错,可自从齐地的海盐来了,买井盐的人就少了。可今日,她的摊位前也围了不少人——原来她学着用井盐腌了些萝卜干,配着齐地的海鱼一起卖,竟也卖得很火。“以前总怕海盐抢了我的生意,现在才知道,学着做点新东西,日子照样好过。”妇人笑着对素问说,手里的动作不停,给顾客装着萝卜干。

夕阳西下时,市集渐渐散了。商队的车装满了赵地的药材和新粮,准备返回齐地;赵地的百姓提着买好的盐、海鱼和药材,高高兴兴地往家走。田和跟老周约定,下次来的时候,多带些海泥和海盐,老周则说要给田和留些新晒的枸杞,让他带回齐地给家人泡水喝。

里正和素问站在城门口,看着商队渐渐远去,尘土飞扬,却带着满满的生机。“下个月初一,这市集又会这么热闹了。”里正感慨道,素问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她仿佛能看到,齐地的海边,盐农们正晒着新盐;赵地的药田,药农们正采摘着药材;两国的百姓,正盼着下个月的互市,盼着能买到对方的好东西,盼着日子能越过越红火。

晚风拂过,带着海盐的咸鲜和药材的清香,东门的空地上,只剩下散落的草屑和几个空摊位,可空气中的热闹气息,却仿佛还没散去。里正拄着拐杖,慢慢往回走,素问跟在他身后,心里想着:这互市,就像一条纽带,把赵齐两地紧紧连在一起,不仅带来了物质的交换,更带来了技艺的交融、人心的相通。这样的日子,定会像里正说的那样,长久地过下去。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