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98集:盐药互市,渐成规模

第1098集:盐药互市,渐成规模(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邯郸东门互市记

初秋的晨光刚漫过邯郸东门的城楼,露水还凝在城根的衰草上,便听得远处传来车轮碾过土道的“轱辘”声——那是齐地商队的盐车到了。领头的商队伙计扯着嗓子喊了声“让让咯”,惊醒了蹲在城门洞下打盹的乞丐,也让守城门的兵卒直起了腰。每月初一,这东门的空地总要这般热闹起来,赵齐两地的人踩着露水来,踏着夕阳走,把雪白的海盐、带着海腥的鱼干、捆扎整齐的药材、刚碾好的新麦,都堆在这方空地上,凑成满市的烟火气。

素问今日没穿平日里的素色布衫,换了件浅褐的短打,袖口挽到小臂,方便走动。她挎着个竹篮,里头放着几张记录药材药性的竹简,打算趁市集热闹,看看新到的齐地海货,也瞧瞧赵地药农的收成。刚走到城门内,就被一股混着咸鲜与药香的气息裹住——左手边的摊位上,齐地的盐商正掀开粗布帘,露出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海盐,雪白细腻,像刚落的新雪,比赵地寻常的井盐亮堂多了;右手边的药农则蹲在地上,把晒干的枸杞、甘草分门别类摆进竹簸箕,每一份都用红绳捆着,上面还挂着小木牌,写着“产自洺水畔”“晒足二十日”。

“素问姑娘来啦!”卖枸杞的药农老李头先瞧见了她,忙直起身招呼,“今日新到的枸杞,你瞧瞧这成色,比上月的还饱满。”

素问走过去,捏起一颗枸杞放进嘴里,清甜中带着点微酸,是上好的品相。她笑着点头:“李伯,给我称两斤,我拿回去给传习所的学徒泡水喝。”正说着,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围了不少人,隐约有人喊“这咸当归可真稀罕”。

她好奇地走过去,挤开人群,瞧见摊位后站着个穿齐地服饰的中年汉子,个子高大,皮肤是海边人特有的黝黑,正拿着一块暗红的当归,给围观众人讲解:“诸位瞧瞧,这是用咱齐地的海盐腌的当归,切开来里头润得很,不像干当归那样容易碎。咱海边人都知道,海盐能防腐,我想着赵地药材多,可长途运到齐地容易坏,就试着用海盐腌了些,没想到在这儿倒受欢迎。”

这汉子叫田和,是齐地临淄的盐商,上个月跟着商队来邯郸送盐,瞧见赵地人用盐腌萝卜、腌白菜,能存上大半年,心里就动了念头。他常年跟赵地药商打交道,知道当归是常用药材,可晒干后质地脆,运输时稍不留意就碎成渣,而且受潮了还容易发霉。回去后,他就找了个赵地的老药农请教,学着控制海盐的用量——盐多了会太咸,影响药性;盐少了又起不到防腐作用,还得把当归切成厚片,一层盐一层当归码在陶缸里,腌上七日,再拿出来放在通风的竹架上晾晒,直到表面结出一层薄薄的盐霜,却不渗进内里。

“我家老婆子有头痛的毛病,往常喝当归汤,得现泡干当归,味儿总差点意思。上次买了块田掌柜的咸当归,泡出来的汤更浓,喝了两回,头痛竟轻了些!”人群里,一个穿蓝布衫的妇人举着手里的布包说道,引得其他人纷纷掏钱购买。田和笑得眼睛都眯了,手里的刀不停地切着咸当归,竹秤的秤砣晃来晃去,忙得脚不沾地。

素问走上前,田和认出她,忙停下手里的活:“素问姑娘,您也来瞧瞧?这咸当归还是受了赵地腌菜的启发,才能做出来呢。”

她拿起一块咸当归,凑近鼻尖闻了闻,当归的药香中带着淡淡的海盐气息,质地紧实,用指甲掐了掐,内里湿润却不软烂。“海盐性咸温,能引药入肾,当归补血活血,用海盐腌渍,不仅能延长保存时间,还能增强它温肾的功效,适合治腰膝酸软、畏寒的病症。”素问轻声解释,田和听得连连点头:“姑娘说得在理!上次有个齐地的老郎中买了些,回去用它配药,说效果比干当归好,还托我下次多带些。”

正说着,药铺的老周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个布包,看见田和就喊道:“田掌柜,你那海泥还有吗?我这儿有个病人,等着用海泥做药引呢!”

老周在邯郸城西开了家“周记药铺”,做了三十年的药材生意,医术也有些底子。上月初,城南的王老汉来找他看病,说自己右腿疼了五年,一到阴雨天就疼得走不了路,膝盖又红又肿,贴了不少膏药也不管用。老周给王老汉诊了脉,说是风湿痹痛,开了祛风除湿的方子,可喝了半个月,效果还是不明显。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