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深秋,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古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味——硝烟的刺鼻、血腥的锈蚀尚未完全散去,却又夹杂着炊烟的温暖和早市上蒸腾的食物香气。
凉风拂过街巷,卷起几片枯黄的梧桐叶,也稍稍吹散了连日来的肃杀之气。
魏渊特意褪去了那身标志性的沉重甲胄,只着一袭简单的玄色常服,腰系革带,脚踏皂靴,看起来像个寻常的文人士子。
唯有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眸,偶尔闪过的锐利目光,透露出不凡的气度。他信步走在街道上,身后跟着如同铁塔般的贴身侍卫牛金。
“公子,您看这铺子都开张了!“
牛金粗犷的嗓音在清晨的宁静中格外响亮,惊得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从屋檐飞走。
几个早起的商贩闻声好奇地张望,见到是牛金那一副凶神样子,连忙低下头去。
这壮汉比魏渊高出半个头,虎背熊腰,一身结实的腱子肉将青布外衣撑得紧绷绷的。
他腰间佩着一柄厚重的环首刀,随着步伐发出有节奏的轻响,右手始终按在刀柄上,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魏渊微微颔首,目光缓缓扫过街道两旁。工匠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木匠在修理被战火损毁的门窗,发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泥瓦匠站在脚手架上,仔细地修补着墙上的破损;几个妇人蹲在街边,清洗着被血污沾染的石板路。
虽然到处可见战火留下的创伤——焦黑的梁柱、破损的墙壁、尚未清理干净的血迹,但整座城市已经呈现出井然有序的气象。
商贩们陆续摆出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
一个老翁正在整理他的竹编摊子,各种精巧的篮筐簸箕摆放得整整齐齐;旁边是个卖早点的摊贩,蒸笼里冒出腾腾热气,散发着包子和蒸饼的香味;更远处,几个布商正在展开色彩鲜艳的绸缎,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
一队明军士兵巡逻经过,铠甲铿锵作响。
为首的队正一眼认出魏渊,立即肃立行礼,身后的士兵们也齐刷刷地站得笔直。
魏渊轻轻摆手,示意他们继续巡逻,不必多礼。士兵们这才继续前进,但步伐明显更加整齐有力,显然是想在统帅面前展现出最好的军容。
牛金凑近些,压低声音道:
“公子,百姓们看起来安心多了。前几天还有人见了官军就躲呢!“
魏渊唇角微扬:
“乱世求存,本是常情。如今秩序恢复,自然就安心了。“
他的目光落在一个正在帮父亲摆摊的少年身上,那孩子虽然衣衫褴褛,脸上却带着明亮的笑容。
晨光渐渐强烈,驱散了薄雾,也照亮了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
魏渊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依然能嗅到隐约的血腥,但更多的,是生活重新开始的希望气息。
魏渊负手而立,目光掠过正在修缮中的街市,微微颔首:
“倒是比杨寅想的恢复得快。“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几分欣慰。
“百姓但得温饱,便知礼仪。乱世之中,能有一口安稳饭吃,便是最大的福分。“
牛金粗大的手掌挠了挠后脑勺,憨声道:
“要俺说,还是公子您治军严明。进城那会儿就下了死命令,不许扰民,不许抢掠。要是换做那些贼兵,早把这金陵城抢得底朝天了!俺可是听说,白莲教刚进城那会儿,纵兵抢了三天三夜呢!“
魏渊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目光忽然停留在街角一处残破的豪宅门楼上。
那宅子虽然已经破败,但从精美的雕花和宏伟的规模,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他若有所思地问道:
“老牛,你还记得咱俩刚见面的时候,杨寅问过你的,江南有名的四大家族吗?郑、秦、钱、安,他们现状如何?“
牛金眨巴着一双铜铃大眼,努力在认知范围中搜寻:
“郑家俺知道!郑总兵现在可是咱们的人,在金陵之战立了大功。郑森那小子就更不用说了,“
他咧开大嘴笑道,
“公子您把他提拔进了内阁,还给他赐名‘成功‘。现在这小子可是出息了,俺老牛是没法跟在东瀛的时候那样,跟他一块喝酒闹腾了!“
魏渊不禁笑骂:
“你个老牛!咋的,你也想进内阁啊?“
“哎呦喂,公子您就别拿俺开玩笑了!“
牛金连连摆手,
“俺连字儿都不认识多少,去了还不得让人笑话死?俺就乐意跟在公子身边,给您牵马执镫,这就挺好!“
“行啊老牛,“
魏渊挑眉,
“如今也学会说话了。“
牛金嘿嘿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牙,继续道:
“钱家嘛。。。“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