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封疆 > 第634章 文诏

第634章 文诏(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银安殿内,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两名被引入的青年身上。

只一眼,无论是魏渊本人,还是他身旁的孙传庭、秦王朱存极乃至一众亲卫,心中都再无半分疑虑——这两个孩子,绝对是魏家血脉,如假包换。

魏家的遗传特征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年长的那位,眉宇间的英气、鼻梁的线条乃至抿嘴时的神态,竟与魏渊年轻时有着七八分的相似,只是稍显稚嫩和长期的营养不良。

年幼些的虽轮廓未完全长开,但那眼神和脸型,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与魏渊是一家人。

无需任何信物,血缘的纽带在此刻显得无比直观和强大。

魏渊心中已是波澜涌动,但面上仍保持着镇定,他向前一步,声音放缓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

“你们……就是文正和文诏?”

年长的青年,即魏文正,拉着弟弟当即跪倒在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紧,却努力保持着清晰:

“侄儿魏文正、魏文诏,拜见三叔!”

这声“三叔”叫出,魏渊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

“快起来,起来说话。”

魏渊亲手将他们扶起,目光在他们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衣衫上扫过,心头一紧。

“你们……怎么会在这里?大哥他……”

提到早已逝去多年的长兄,他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魏文正深吸一口气,压制住翻涌的情绪,用尽可能简练清晰的语言,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回三叔,那年家中遭难前,因父亲早年在西安经营有些产业,恰逢母亲思乡,父亲便让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二人来西安小住……谁知,这一别,竟与父亲成了永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痛苦与恨意:

“我们躲过了秋平乡的血案,却在西安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父亲在西安布匹行的掌柜,欺我们势弱,先是谎称店铺亏损,霸占了父亲的家当铺面,后来……后来更是强行霸占了母亲,将我们兄弟二人赶出家门……那时,我虽已十五岁,却无力反抗。文诏他,才刚满十岁……”

殿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魏文正压抑着悲愤的叙述声。孙传庭等人闻言,无不面露恻然与愤慨。

“我们兄弟二人,无家可归,只得在西安城里流浪。我替人抄书写信,换些微薄铜钱,文诏他……有时也能帮人跑跑腿。乞讨……也是常有的。”

魏文正的声音平静,却道尽了乱世之中底层挣扎的辛酸。

“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我们竟就这样,捱过了闯贼围城、官军反扑、再到、再到闯贼进城称帝、三叔您破城的这几次动荡,活了下来。”

“直到前几日,明军入城,满城都在传颂柱国大将军的威名。”

魏文正说到这里,眼中才重新燃起光彩。

“我……我依稀记得三叔的样貌,但实在不敢想,名震天下的柱国,竟真的是您!我连着好几日,远远地躲在街角,等着您的仪仗经过……直到那天,终于看清了,真的是三叔!我们……我们才敢来相认!”

说完,他再次低下头,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魏渊静静地听着,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总是护着他的大哥魏祖,想起了自己年少惹祸后,大哥偷偷塞给他盘缠、顶撞父亲送他出府的场景。

故人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而他的骨血,竟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

一股强烈的愧疚与责任感瞬间充盈了他的胸腔,眼眶也不禁微微发热。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目光柔和地看向魏文正:“文正,你告诉三叔,你今年多大了?”

“回三叔,侄儿今年十八了。”

魏文正恭敬回答,又补充道。

“文诏他十三。”

“十八……好年纪。”

魏渊点点头,语气变得更加郑重。

“那你告诉三叔,如今找到了三叔,你想做点什么?读书,还是从军,或是做些别的?”

魏文正抬起头,目光坚定而坦诚:

“侄儿全凭三叔安排!无论是读书习武,还是做些实务,侄儿定当刻苦用心,绝不敢丢三叔和魏家的脸!”

“好!好孩子!”

魏渊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哥有后如此,令他倍感宽慰。他略一沉吟,随即朗声道:

“传秦牧阳来见我!”

不多时,一身戎装的秦牧阳风风火火地大步进殿,甲胄铿锵,单膝跪地:

“末将秦牧阳,参见柱国!”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