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305章 文斗进行中

第305章 文斗进行中(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两位代表端坐在案几前,北方士子中推举出一位自诩“千杯不乱”的齐鲁举子,南方则派出一名久居钱塘、素有“茶痴”之称的才俊应战。

二人闭目凝神,缓缓举起茶盏。

先是轻轻晃盏,察看茶汤澄澈与否;

继而凑近盏口,细嗅香气;

最后浅啜一口,让茶汤在舌尖轻转,缓缓咽下,细细体味其甘苦冷暖,于回甘之间揣摩其产地风韵与冲泡要诀。

三盏茶依次品过,二人皆沉默不语,神色愈加凝重,显然都在仔细斟酌、反复比对。

而就在这聚精会神的静谧气氛中,茶馆内却悄然泛起一股暗涌。

下注并未公开张扬,而是仅在熟客之间低调流传。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却看门道。

凡欲下注者,须先换取“茶筹”。

钱银子可换十筹,茶馆从中抽水两成。

下注的内容主要是南北胜负的简单盘口。

其中小额、普通的押注由茶馆自行坐庄,由一般茶客参与;

而大额或有特殊要求的赌注,则多由富商或豪客出手,茶馆仅提供场地、担保与结算服务,从中收取手续费,不直接参与。

由于不能留下纸面凭据,所有交易均以暗语和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

比赛期间,只见几名伙计手提茶壶,在人群中穿行,表面上只是添水续茶,动作从容自然,实则正悄然接收各方下注。

他们用手势暗示南北立场,或以目光交换、物品传递表达下注意向。

台面上看不到银钱流动,筹码皆以“茶”作代,文斗结束后方才悄然结算。

楼下这一系列频繁却又若无其事的举动,引起了林向安的警觉。

而旁边几名锦服少爷玩闹的言语,让他恍然大悟。

相比茶馆中暗流涌动的下注,那几位倚栏观战的锦服少年倒是另辟蹊径,自成一局。

只见他们一边看戏,一边笑语不断,显然兴致正浓。

郑佑从袖中摸出金叶子,拿在手里把玩,笑道:“来来来,咱们几个也赌一注,就赌南北谁胜谁败,谁输了,今晚请客喝酒。”

“成!”

李景昌一拍折扇,眼睛一亮,“不过光秦喝酒太没劲,不如再加个彩头——输的人再写篇策论,明日抄百遍,咱们轮流念给他听,如何?”

徐言恭哄笑一声,这惩罚够折腾人的,有趣。

随后便走进包厢里面,对里面的人问道:“道哥、泽弟,你俩要加入吗?”

这几人显然未通过茶馆下注,而是私下互相玩闹。

拿赌注当作调侃消遣,半点不当真。

在他们眼中,这场文斗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笑料,一如围观马戏,兴致高涨,权当消遣。

......

片刻之后,北方士子率先放下茶盏,语声洪亮,带着几分笃定:

“嗯?这味儿......像是我们北边常见的炒豆香,可里头又夹了点南方茶那股花香、栗香的气儿?不伦不类......还是这一杯最对我口味!正宗的山东日照青!瞧这颜色,也不似南茶那般清亮......”

他一番评述掷地有声,语气中虽不无自信,却也隐隐带着对南方茶的不以为然。

言语略显偏颇,举止间亦少了几分斯文,多了几分豪爽。

相比之下,那位南方士子则显得更为从容内敛。

他先轻嗅茶香,眉眼微动,随后举盏细看汤色,才缓缓啜饮,动作极为讲究。

评语也不急不缓,语气中保留分寸:

“此盏香气清雅,隐有江南茶韵......只是汤色略有偏异,或仍需仔细分辨......”

两人风格迥异,一刚一柔。

有人暗赞北方士子爽直自信,也有人低声评价南方士子言辞委婉,心思细腻。

台上虽无硝烟,气氛却愈发微妙起来。

随着两位代表品鉴完毕,主裁老太史微微颔首,抬手示意茶博士公布答案。

那位茶博士上前一步,双手执壶,朗声开口:

“两位公子所品第一盏,乃是——南北拼配之茶,以山东日照青为底,佐以西湖龙井调香。”

“第二盏,正是——山东日照青,特级。”

“第三盏,则为——西湖狮峰龙井,明前特级。”

茶博士音落,场中一时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一阵低低的哗然。

那位北方士子的脸色当即有些挂不住。

先前他将第一杯斥为“不伦不类”,语气颇为轻蔑,岂料竟正中下怀,偏偏那盏茶正是他最熟悉的北茶与南茶调配而成。

第二盏虽被他称为“对味儿”,还算准确,但第三盏的西湖龙井却被他一笔带过,说成是“颜色清亮、不中用的南茶”,显然失了分寸。

相比之下,那位南方士子虽同样对第一盏持保留态度,但措辞温和,留有余地。

更重要的是,他准确指出第二盏为正宗日照青,第三盏则道出其香气与汤色特征,推测出为“明前新制,兼具栗韵”,判断虽略显保守,但方向明确。

尤其对第一盏的拼配茶,他虽未说出确切出处,却已指出“香混而韵不齐,或为调合之作”,几乎贴近实情。

如此一来,孰高孰低,已然分明。

实话说,在茶道一事上,南方茶文化就更为丰富。

这是因为南北方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水分的差异,导致了茶的种类:

南方涉略广,北方更专一。

老太史见众人目光纷纷投来,缓缓抚须开口,语声平和却不失分量:

“喝茶,贵在静心。急不得,妄评不得。

眼观、鼻嗅、口尝,尚需心思沉静,方能辨其真味——非关聪慧,实系底蕴。

此局,南方胜。”

一锤定音,全场哗然,有人低声赞叹,有人眉头紧蹙。

南北士子情绪各异,却也无可反驳。

还有众多参与下注的茶客们,几人欢喜,几人愁。

......

第一局的余韵尚未散去,茶客们已议论纷纷,神情振奋,纷纷翘首,期待第二场对决。

此时,前厅稍作布置调整。

相比首局的静观品鉴,第二局气氛将更加激烈紧凑。

为了增强对抗与观赏性,南北双方各选出三名代表参与比试。

长案之上,笔墨纸砚已备妥;

案几一侧置有一尊铜香炉,炉中插着特制的“计时香”。

此香燃速略快,正好一炷香时间,用以限时压阵。

题目早已准备妥当,装入竹制签筒,由老太史亲自抽出。

为调动气氛,掌柜更是特地请来了本馆常驻的说书人,站于一侧,说书台前架上醒木。

只听那说书人啪地一声敲响醒木,声如裂帛,随即朗声开口:

“诸位看官——稍安勿躁!”

“方才第一局‘茶汤鉴韵’,真乃妙趣横生,南北争锋,尽显风流。”

“可文斗之道,岂止于口舌评茶?真章还在于‘急智’与‘破题’!”

“这一局,才是真刀真枪拼才情,拼机锋!”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