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25章 辽堡探查与拔点筹谋

第425章 辽堡探查与拔点筹谋(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晨雾在辽军西据点的土墙上凝成细珠,哈桑带着五名斥候趴在半里地外的土坡后,竹制望远镜的镜片映出据点的轮廓 —— 这是座用夯土筑成的方堡,墙高两丈,四角各有一座哨塔,塔上的辽兵正握着弓箭来回踱步,堡门紧闭,门前的空地上散落着几具风干的马骨,显然是辽军用来警示的 “界标”。

“堡墙下有暗沟,” 李二郎凑到哈桑身边,压低声音指着望远镜里的阴影,“沟宽三尺,深约一尺,里面应该埋了尖刺,之前黑水河的竹刺阵就是这个路数。” 哈桑点头,从怀中掏出羊皮图,用炭笔在 “西据点” 旁标注:“四角哨塔各配两人,堡门守军十人,暗沟环绕,暂未发现侧门。” 风从土坡下吹上来,带着据点里飘出的炊烟味,两人赶紧压低身子,生怕被哨塔上的辽兵察觉。

斥候小队长摸出 “听地管”—— 这是根丈长的空心芦苇秆,一端贴在地面,另一端凑在耳边,能听到据点内的动静。“里面有马嘶声,” 小队长皱着眉说,“还有车轮转动的声音,可能藏着粮车或攻城工具。” 哈桑心里一紧,若据点内有重型工具,拔点时会麻烦许多:“再等半个时辰,看有没有辽兵出来取水或运粮,摸清他们的作息。”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土坡上,据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辰时过半,堡门终于 “吱呀” 一声打开,五名辽兵推着一辆水车走出来,朝着不远处的水井走去。“就是现在!” 哈桑给斥候使了个眼色,两名斥候立刻绕到水井旁的芦苇丛埋伏,其余人则继续盯着据点 —— 按计划,要抓个活口问清堡内虚实。

辽兵刚把水车放进井里,芦苇丛里突然窜出两名斥候,竹绳套住为首辽兵的脚踝,不等他呼救,麻布就堵住了嘴。其余辽兵见状,有的想往回跑,有的想拔弯刀反抗,却被哈桑带着人从土坡后冲出,长枪抵住胸口。“别出声!” 哈桑压低声音,刀尖顶住辽兵的咽喉,“敢喊就杀了你!”

押着俘虏返回瀛州的路上,哈桑终于问出了关键信息:西据点内共有辽兵八十人,储存的粟米够十日消耗,堡内有三架 “抛石机”—— 用原木和麻绳制成,能抛三十斤重的石块,还有十辆装满干草的车,似是准备用来防火攻的 “火障车”。“暗沟里的尖刺是木做的,泡过桐油,比竹刺更硬,” 俘虏哆哆嗦嗦地补充,“堡内的水井在中央,要是断了水源,不出三日就能逼他们投降。”

午间的阳光晒得人脊背发暖,瀛州城内的练兵场上,张三正带着民夫改良 “撞车”。这撞车的车头原本是整块硬木,张三让人在前端加装了铁制 “冲头”—— 用楚州铁匠铺送来的熟铁打造,呈锥形,比纯木车头更易撞破夯土墙。“再给车架加两根斜撑,” 张三踩着木梯,指挥民夫用麻绳固定横梁,“上次黑水河缴获的辽军弯刀,磨成碎片嵌在冲头两侧,能刮掉堡墙上的夯土。”

粮道兵们围在一旁,有的帮忙递工具,有的试着推动撞车 —— 改良后的撞车虽重了五十斤,却比之前更稳,推行时车轮在石板路上只发出轻微的 “咕噜” 声。“张师傅,这撞车能撞破辽军的土堡吗?” 一名年轻士兵问道。张三拍了拍冲头,铁面泛着冷光:“两丈高的夯土墙,只要撞对位置,半个时辰就能撞出缺口。”

据点内,王晏之派来的参军正在清点粮草。宝儿送来的账册上,新到的五千石耐盐禾已入库,加上黑水河缴获的千石粟米,瀛州现有粮食共六千五百石。“按拔点计划,攻打西据点需五十人,每日消耗粮食三十石,” 参军指着账册对李二郎说,“王大人已下令,从濠州调两百石干肉和三千斤慈姑糕过来,确保士兵们有体力作战。”

李二郎接过账册,翻到 “物资清单” 页 —— 上面标注着新到的二十副牛皮甲、五十柄短刀,还有宝儿特意准备的 “防火油布”:“这油布浸过石灰水,能防辽军的火攻,攻城时盖在撞车上,不怕他们扔火把。” 参军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王大人还说,若西据点拔得顺利,下一步就攻打南、北两据点,让你们提前制定协同计划。”

傍晚的天空渐渐转阴,风也比中午烈了些,吹得城墙上的旗帜猎猎作响。王阿福赶着牛车,载着二十捆艾草和十瓮草药,刚到瀛州城外,就听到路边的草丛里传来动静。“谁在那里?” 王阿福握紧赶车的木鞭,警惕地扫视四周 —— 这是他第一次单独护送物资,心里虽慌,却记得李四叮嘱的 “遇袭先躲”,悄悄将牛车往路边的土坡后挪了挪。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