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远古人皇纪 > 第201章 争藏

第201章 争藏(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菽豆糊糊的温热气息尚未在胃中散尽,沟壑外的撞击声便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岩山部落成员的心头。借着穴熊营地燎天的火光,隐约可见林间数十条壮硕的人影,正喊着整齐划一、充满血腥气的号子,拖拽着数根需数人合抱的巨木!沉重的原木碾过林地,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更令人心悸的是,在原木堆积处,传来巨大的石斧劈砍声和藤条绞紧的吱嘎声——他们在建造某种远超之前橹盾和木梯的、更加庞大恐怖的攻城器械!

“他们在造冲车!或者…攻城塔!”疤脸仅存的右眼死死盯着火光中晃动的巨大轮廓,声音因恐惧而干涩。他曾听远行交易的老猎人提过,强大的河谷部落会用巨木制造带轮子的“冲城锤”和能推到墙边的“木塔”。如果真是这种东西,沟洫防线…

“守不住…”岩山抚摸着胸前渗血的绷带,声音低沉如闷雷。白天的惨胜已耗尽了部落最后的精锐和防御物资。面对这种规模的器械,单凭胸墙、陷坑和残存的战士,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刚刚因菽豆而燃起的微末希望。妇孺们抱在一起瑟瑟发抖,战士们握紧武器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难道真的要葬身于此?

就在这时,秦霄的声音如同冰锥刺破凝滞的空气,清晰地响起:

“…地…不…可…守…人…需…退…”

(此地不可守,人需撤退!)

“…然…薯…苗…菽…豆…初…生…岂…可…弃?”

(然而薯苗初长,菽豆新生,岂能弃之?)

“…携…苗…移…种…耗…时…穴…熊…不…待…”

(携带幼苗移种耗时,穴熊不会给我们时间!)

“…唯…藏…其…种…待…来…日…重…生!”

(唯有藏其种子,待来日重生!)

藏种?!如同黑暗中划过一道闪电!岩山和草叶猛地看向那片在芭蕉叶蓬下顽强生长的薯苗,看向篓筐里剩余的菽豆种子!是啊!只要种子在,希望就在!只要种子在,哪怕部落被打散,哪怕沟壑被焚毁,只要寻得一片新土,就能重新生根发芽!

“藏种!”岩山低吼一声,眼中重新燃起决绝的光芒,“疤脸!你带人继续监视!草叶!执火者大人!藏种之事,全权交给你们!要快!要藏得万无一失!”

一场与时间赛跑、为未来埋下火种的“种子保卫战”,在死亡的阴影下骤然打响!而秦霄接下来的指令,却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藏…种…之…地…不…在…沟…壑…”

(藏种之地,不在沟壑!)

“…穴…熊…破…壁…必…掘…地…三…尺…”

(穴熊破壁,必掘地三尺!)

“…需…觅…绝…险…隐…秘…人…迹…罕…至…之…地…”

(需寻觅绝险隐秘、人迹罕至之地!)

不在沟壑?!那去哪里找?外面全是穴熊的人!草叶急得几乎哭出来:“执火者大人!外面…外面都是敌人!我们怎么出去?去哪里找?”

秦霄的目光却越过燃烧的夜空,投向沟壑后方那片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狰狞陡峭的岩山主峰!那片区域怪石嶙峋,裂缝纵横,野兽难行,连部落最老练的猎人也很少涉足。他的意念带着不容置疑的指向:

“…后…山…鹰…喙…崖…裂…隙…”

(后山,鹰喙崖,裂隙!)

鹰喙崖!那是岩山主峰北侧一片如同巨鹰尖喙般突出的悬崖绝壁!崖壁中段,有一道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深不见底的狭窄裂缝!传说裂缝深处有猛禽巢穴,阴风阵阵,是部落公认的禁地!

“鹰喙崖裂缝?!”岩山倒吸一口凉气,“那里…太险了!而且空手上去都难,怎么带种子上去?”

“险…方…安…”(险地,方安全!)秦霄的意念斩钉截铁,“…备…特…制…陶…瓮…防…潮…防…虫…防…鼠…封…口…蜡…封!”

(准备特制陶瓮!防潮、防虫、防鼠!封口用蜡密封!)

“…选…种…精…晒…干…透…入…瓮…”

(精选种子!晒得干透再入瓮!)

“…今…夜…月…隐…我…亲…自…携…种…上…崖!”

(今夜月隐,我亲自携种上崖!)

亲自携种上崖?!所有人都惊呆了!执火者大人身体虚弱,连行走都需人搀扶,如何攀爬那猿猴难渡的鹰喙崖?!

“不行!太危险了!我去!”疤脸挣扎着要起来。

“我去!我爬过那附近采药!”一个身材瘦小灵活的年轻战士石猴(因擅攀爬得名)站出来。

“我也去!”草叶毫不犹豫。

秦霄缓缓摇头,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唯…我…知…何…处…可…藏…万…无…一…失…”

(唯有我知何处可藏,万无一失…)

“…此…事…关…乎…部…落…未…来…非…我…不…可…”

(此事关乎部落未来,非我不可…)

“…石…猴…随…行…助…我…攀…援…草…叶…备…种…备…物…”

(石猴随行助我攀援,草叶备种备物…)

“…余…者…守…好…沟…壑…拖…延…时…间!”

(余者守好沟壑,拖延时间!)

岩山看着秦霄那双在火光映照下异常深邃坚定的眼睛,猛地一咬牙:“好!信你!石猴!你的命,从此刻起,就是执火者的!草叶!全力配合!”

时间紧迫!草叶立刻带领所有还能动弹的妇孺,如同精密的机器般运转起来:

1. **精选种子:**

* **薯种(块根):** 挑选沟壑深处薯苗田中长势最健壮、根茎最粗壮的几株。在秦霄指导下,小心地将其块根(已膨大但远未成熟)连同部分健壮须根一起挖出(“…连…根…带…土…护…生…机…”)。抖落浮土,切除病弱部分,保留最饱满、芽点最明显的块茎段。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开。

* **菽豆种:** 从剩余豆种中,一粒粒挑选出最饱满圆润、色泽均匀、无虫蛀霉变的豆粒。

2. **紧急处理(干燥):**

* **薯种:** 用最柔软的兽皮吸干表面水分,置于铺满干燥草木灰的藤筐内,置于部落内最通风的高处(利用篝火余热和夜风加速水分蒸发)。

* **菽豆种:** 平铺在烧热的石板(离火稍远,避免烫伤)上,不断翻动,利用石板余热进一步驱除残余水分。秦霄要求必须达到“豆粒互碰,声脆如石”(“…碰…之…声…脆…”)的程度!

3. **特制藏种陶瓮(秦霄设计):**

* **选瓮:** 选用窑场库存中烧制最致密、器壁最厚实、器型最规整的中型陶瓮(约半人高)。

* **内防潮处理:** 用融化的蜂蜡(部落存有少量)混合少量细腻的草木灰,趁热均匀涂抹陶瓮内壁及底部,形成防潮隔水层(“…蜡…灰…涂…壁…隔…湿…”)。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