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地煞七十二变 > 第九十七章 挂印

第九十七章 挂印(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大伙儿还以为镜河同样屈从于了十三家的压力。

她却突然归来,并拉来了一大车物资。

物资搬进了府库,清点一番,有法器、符箓若干,并几副铜符甲,这可是好宝贝,比什么金银珠宝贵重得多。

大伙儿咂舌。

“功曹(镜河兼任了速报司功曹)这是去哪儿发了财?!”

镜河却冷着脸:“不是发了财,是生了病。”

“病?什么病?谁生了病?”

“是贫道生了病!莫须有之病!”镜河冷笑,“贫道重病不能理事,离职去任,所以老主持不得已放下静修,出关重掌庙务。”

大伙儿哑口无言,终于明白这哪里是发财,分明是寺观一方赶着跳船,急于撇清关系,给的最后一笔“分手费”。

说实话,大伙儿其实并不怪罪匆匆离开的和尚道士们。虽然,他们“有好处腆着脸往前凑,没好处袒着屁股向后缩”的前后作派实在难看,但十三家本就是六十四寺观的魁首,他们没法拒绝祖师号令,在府中能尽心尽力处理事务,离开后能对城隍府的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已经殊为难得了。

也只有镜河,脾气烈,性子直,宁折不曲,偏要一条路走到死。

……

最初,聚集在城隍府下的诸方势力,大伙儿以为最不牢靠的有三者:

权贵、豪商与巫师。

前两者本就趋炎附势而来,后者更是心思莫测的降人。

没想。

本以为是基石的香社,人员不断流失;曾经同生共死的好汉,在利诱之下,对城隍府弃如敝履;本就是墙头草的僧道,风向一变,急着划清界限也是常理。

而权贵、豪商们在城隍府得势时,不仅出钱出力配合着执行《麻衣律》,还把自家子侄攀着七弯八拐的关系送进刘府,在老供奉和刘家遗孤身边鞍前马后。如今城隍府眼看失势,这些富家子弟大多没有离开,某些人甚至更为殷勤,各家供奉的钱财物资比以往还多上两三成。

“能在十三家和窟窿城的夹缝里维持家业不倒,哪个不是十成十的人精?”老供奉眼虽瞎,心却明,“咱们城隍府要的又不多,于他们不过九牛一毛,倘若势头不对,便要翻脸,岂不白白招人记恨?照十三家的说法,咱们便是没争赢香火,也是可做县城隍的,而十三家留着咱们是要做什么?他们难道不明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啊。”

再看巫师们。

他们所以留下的原因更简单——十三家瞧不上。

十三家自诩钱塘主宰,高出其余寺观一等;寺观们则自以为是佛道正宗,轻视流落坊市的民间法脉子弟;民间法脉子弟们又认为自家是正派修行,看不起乡巫野觋。于是乎,巫师们在钱塘修行圈子里就成了鄙视链的最底层。

他们倒不介意改换门庭,奈何十三家宁愿招揽出身贫贱、不通法术的麻衣师公们,也不愿沾染这帮野狐禅。

而他们从前倚仗的恶鬼毛神,大多都与窟窿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早被城隍府一扫而空,剩下的要么加入了鬼卒阴吏,要么托庇寺观作了护法兵将。身为巫师,连个供奉的野鬼杂神也找不着,他们无可奈何,只得留在城隍府听命。

所以。

在麻衣城隍节节败退、底下人心涣散的当今,这三股势力竟成了貌似最坚定的力量。

反倒是……

抱一不告而别。

大伙儿打开他的厢房,见到他承香火、凝法身的阴阳司主簿官印、调动兵马的令牌以及一些护身法器和金银都留在了书案上,下面压着一封信。

打开来,里面写着:

他夙夜难寐,几经思虑,终于下定决心,辞去阴阳司主簿之职,带着门下弟子与姚羽几个退出城隍府。非是他胆小怕事,贪图名利,而是十三家许诺他,正照寺荒弃多年,一度拆卖为番寺胡庙、商铺仓库,沦为坊间笑料,该当另立新观,他名望高、道法深,许他联合交好的法脉建立灵宝道场。

百年前,让虚元子阖门死尽、自己也沦落恶鬼肠胃的目标,在他眼前,竟然唾手可得。

这该如何拒绝?

他自觉无颜面对大伙儿,只好封金挂印,不辞而别。

书信传阅一圈,人人沉默无言,谁都晓得这位老道长毕生夙愿就是重立山门,为此生死可以不顾,颜面可以不要,如今希望触手可及,又怎能指摘他的选择呢?

抱一乃城隍府大吏,他的例子一开,便不停有人效仿。

今日走个文书,明日走个都头。

几天下来,城隍府各司属吏散了大半,叫弃置的官印在李长安的案头堆积如山。好在鬼卒中骨干多由飞来山群鬼充任,再以军法约束,香火供奉不缺,编制大体完整。

这天。

“不好啦!道长,不好啦!”

黄尾心急火燎冲进来。

李长安见怪不怪:“谁又走了?”

“是武判!”

“武判官走了,铜虎投敌啦!”

!-- 翻页上aD开始 -->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