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上来就让在座众人感觉到了压力。
实在是这个话题上既需要考虑到当下现实需要,又要考虑日后阁臣因病和年龄致仕之后如何产生的示范,又还涉及到籍地之争,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以下一步阁臣的籍地为例,五名江南士人,两名北地士人,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想象,就算是汤谬二人是临时加入,有特殊原因,但五比二的对比,加上没有湖广和西南、岭南士人,这种肯定是无法让人满意的。
柴恪知道不可能改变什么,但态度却要表明,不能忽视湖广士人,官应震不好出面,但他必须要站出来。
李三才看了一眼叶向高,沉吟着道:
郭正域抗声道:166小说
官应震不得不出面了,再这样下去,这殿堂中就要起纷争了。
郭正域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郭正域是户部右侍郎也是朝中湖广士人的中坚人物。
在郑继之致仕后,官应震、柴恪、郭正域、杨鹤,再加上还在南京坚持的毕自严,在湖广尚未回来的熊廷弼,这就是当下湖广士人的底气。
李三才说到这里顿了一顿,
这是个天大的难题,活着就是一个足以引爆一切的火药桶。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