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义季出兵定襄的时候,檀道济接到刘义隆圣旨,让他们出兵夺回绛幕。
刘义隆曾经也统兵征战,知道前线战事瞬息万变,所以圣旨中言明让檀道济自行决断,不要因为他在邺城就事事上报。
刘义隆灵魂毕竟来自后世,他知道檀道济忠心耿耿,尤其刘义隆重视武人,给予他们尊重,所以宋国武将对皇帝那是十分崇敬。
尤其刘义隆继位后,很少亲自统兵,将建功立业的机会给了武将,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檀道济这样,沈庆之也是如此,还有就是已经故去的到彦之,刘义隆将到彦之的墓放在自己的陵寝之侧,那里不仅有到彦之,还立了很多石碑,上面刻满了宋国阵亡将士的名字,包括普通士兵。
因此,檀道济收到圣旨后松了一口气,他怕刘义隆猜忌自己,如今圣旨说的清楚,他有临机专断之权,不受掣肘。
随即,檀道济召集白虎卫诸将前来议事。
“参见檀帅!”
“诸位不必多礼,陛下已经下旨,夺回绛幕,如今诸位可说一说有何良策?”
众将陷入沉思,前次诸将请命重夺绛幕,檀道济本来要出兵,但是刘义隆亲临邺城,所以他暂时安抚诸将,并上表请求出兵。
如今圣旨既然已经下达,众人也开始思考。
魏国上次攻打武城未能成功,如今大军并未完全退回绛幕,在武城附近还有近五千骑兵,也就是说魏国对伍武城并未死心。
其实绛幕距离武城相对遥远,但是绛幕城并不太大,不可能容纳太多兵马,在城外驻军还需要从武城运送补给,短时间可以,长时间就有些得不偿失。
如今绛幕落入魏国手中,清河北侧大门就被打开,但是武城东南方向还有侯城,侯城南面就是清河郡治清河城,所以武城绝不可以丢失。
如今檀道济从襄国郡赶到清河,朱雀卫接替白虎卫驻守襄国郡。
原本打算朱雀卫攻上党,以防柔然,然后柔然突然突袭代郡,魏国突然对上党增兵,也让刘义隆放弃攻击上党,不如在清河和魏军交战,因为清河郡北部百姓不多,而且多数集中在城镇,乡村十室九空。
这就是整个相州的现状,自从八王之乱开始,北方战乱近八十余年,直到魏国建立,逐步统一北方才算稳定下来,所以北方不少村庄虽然还在,但是很多村庄已经废弃。
刘义隆也没有向清河郡和襄国郡迁移百姓,毕竟这里是宋魏两国交界,战事不断,而魏郡、广平郡、顿丘郡、阳平郡则由大量百姓迁来,而且如今已经在四郡生根发芽,这也给襄国郡和清河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兵源。
而生活在襄国郡和清河郡的百姓大多都在城池之中生活,早上出城耕种,晚上返回城中,城外村镇多被废弃。
绛幕就是如此,武城也是如此,这也是魏军在武城并未坚持太久的原因,绛幕距离武城过远,导致补给不能及时送达,魏军不得退回绛幕。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