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1077章 出兵定襄

第1077章 出兵定襄(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郁久闾彦都从宋国拿到的地图上面只有代郡、渔阳郡、上谷郡和雁门郡北部,至于云中郡和平城附近都没有,这也是刘义隆的私心。

毕竟在刘义隆看来,这些地方迟早要夺下来,并且之后还要正面面对柔然的侵扰。

在刘义隆看来,被动防御总会有疏漏,但是也不能像汉武帝对待匈奴那样一味的进攻。

因为了解历史,所以刘义隆知道,最有力的武器从不是刀剑,而是文化,汉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汉文化极具包容性和融合性。

如今宋国国内的匈奴等曾经的草原民族的百姓,和汉族百姓一样,着汉衣,讲汉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相貌和名字,已经没有草原民族的习惯。

同时,宋国鼓励通婚,不少异族娶汉女,也有汉人娶异族女,久而久之,再无汉夷之分。

而且这些都是那些异族自愿的,宋国并没有强制,但是自从那些异族接触汉民,学习耕种,慢慢的就接受汉文化,随之融入了汉民族之中。

刘义隆虽然早已经融入这个时代,但是他看待异族和一些大儒不同,他们对汉夷之分十分看重,认为汉人就是汉人,草原、西域、南疆皆为蛮夷。

刘义隆就不认同,虽然有句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但是,这话看怎么理解。

这段话,最有名的出处是 《左传·成公四年》中季文子对鲁成公说的话,而这句话的背后,却是东周礼乐崩坏之时,晋楚争霸中鲁国的夹缝之道。

后来汉唐演变成了华夷之辩,尤其五胡乱华更是让这句话被那些大儒奉为经典。

而刘义隆作为宋国皇帝,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华夷之辩,而是政权的稳固。

当初攻灭夏国,俘虏大量匈奴士卒,占据关中后,还有很多匈奴百姓,但是刘义隆并没有驱逐他们。

他们中的一些已经被汉化,已经接近汉人,而还有一部分仍然保留匈奴传统,这和夏国当初的统治者赫连勃勃有关,他建国后采取胡汉二元制,所以,夏国的匈奴人汉化程度不高,但是,毕竟夏国的疆域是曾经汉人生活的地方,匈奴贵族可能无所谓,但是普通百姓想要活下去,就要和汉民学习耕种,这就让底层匈奴百姓无意中被汉化。

当初宋国攻灭夏国,百姓并不抵触,因为不论匈奴还是汉人或是其他百姓都以耕种为主,宋国又没有强行迁移非汉族百姓,这也让宋国能够逐步在关中站稳脚跟。

同时,刘义隆对待匈奴士卒也不同,主动投降和被俘是两种待遇。

主动投降被分散编入宋军,这一部分在汉族士卒的带动下逐步汉化,并且匈奴士卒悍勇,能够带动汉族士卒,这也是宋军战力强大的缘故。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