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想过没有,为什么齐人愿意给咱们送海盐?”素问看着他的眼睛,“因为他们需要咱们的种植法,需要咱们的种子。以后,咱们可以用种子和技术,换他们的海盐、海鱼,甚至他们的麦种。这样一来,咱们的药材能卖到齐地,他们的海盐能卖到邯郸,两边的日子都能变好,这就是互赢。”
她顿了顿,又说:“再说了,药材的价钱,不是看数量,是看品相。咱们的药材用新法种,品相好,药效足,就算齐人种出药材,也比不上咱们的。去年冬天,燕国的药商来邯郸收药,说咱们的金银花比燕国的贵三成,还抢着要,不就是因为品相好吗?”
老李头心里的石头好像松动了些,可还是有点犹豫:“可市集上的人都说……”
“流言终究是流言。”素问笑着说,“明日我想请乡亲们都去东头的药田聚聚,那里种的金银花和板蓝根长得最好,我再把齐国的书信、土壤样本都带来,让大家亲眼看看。到时候有什么疑问,咱们一起说清楚,好不好?”
老李头看着素问真诚的眼神,想起这两年来她为药农做的事——编医书、教种植、改土灶、治疫病,心里的疑虑渐渐淡了。他重重地点点头:“好,我明天一定去,也让二柱他们都去!”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东头的药田就热闹起来。远远望去,田埂上挤满了人,有提着锄头的药农,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几个药铺的掌柜,王掌柜也来了,站在人群后面,脸色不太好看。
素问早早地来了,身边跟着李伯和几个传习所的学徒。田边的空地上摆了张木桌,桌上放着竹简、土壤样本、海盐和井盐,还有几个装着药材的布包。小周拿着个铜锣,敲了三下,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乡亲们,多谢大家来!”素问站在木桌前,声音清亮,“这几日市集上的流言,我想大家都听说了。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让大家亲眼看看,咱们和齐人的‘互赢’,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先拿起桌上的两个布包,打开来,一个里面是赵地的金银花,花苞饱满,色泽青白;另一个里面是齐人送来的金银花样品,花苞小了一圈,颜色也偏黄。“大家看,这是咱邯郸的金银花,这是齐人刚种出来的样品。齐人自己也说,他们的药材品相不如咱们的,就算卖,价钱也比咱们的低,怎么会抢咱们的生意?”
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起来,阿柱凑到王二柱身边,指着样品说:“你看,齐人的这花确实小,不如咱的好。”王二柱皱着眉,没说话,眼睛却盯着那两个布包。
素问又拿起装土壤的布包,递给身边的药农:“大家可以传着看看,这个是齐地的盐碱土,这个是咱的土。你们摸摸,尝尝,就知道齐地的地有多难种。他们就算学会了种植法,没有好地,没有好种子,也种不出和咱们一样的药材。”
土壤样本在人群里传了一圈,有人捏了捏盐碱土,有人尝了尝,都皱起了眉头。“这土这么咸,怎么种药材啊?”“怪不得齐人要咱的种子,这地根本不行!”议论声越来越大,之前的焦虑渐渐被好奇取代。
“还有这个。”素问拿起桌上的竹简,“这是齐国农人给我的信,上面写着,他们需要咱们的种子,需要咱们教他们改良土壤的法子。以后,他们会用海盐、海鱼来换咱们的种子和技术。大家想想,去年咱们分的海盐,是不是比井盐好吃?今年要是能换更多海盐,还能换齐地的海鱼,咱们的日子是不是能更好?”
人群里响起一阵附和声,一个老妇人擦了擦眼睛,哽咽着说:“是啊,去年分的海盐,我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好的盐,炖菜的时候放一点,香得很。要是能一直换,我宁愿多种点药材!”
“我也觉得素问姑娘说得对!”阿柱站出来,手里拿着个陶罐,“我家去年用海盐腌的芥菜,到现在还没坏,比用井盐腌的存得久。要是能换更多海盐,咱们的菜也能存得更久,冬天就不用只吃干菜了!”
王掌柜站在后面,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往前挤了挤,大声说:“就算齐人的药材品相不好,可他们要是多多种,价钱还是会降!到时候咱们的药材卖不出去,你负责吗?”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素问身上。素问看着王掌柜,语气平静却坚定:“王掌柜,我想问你,去年燕国药商来收药,咱们的药材比燕国的贵三成,他们为什么还抢着要?因为咱们的药材品相好,药效足。就算齐人多种,他们的药材只能卖到低价钱,而咱们的药材,还能卖到原来的价钱,甚至更高。再说了,齐人需要咱们的种子,只要他们种药材,就离不开咱们的种子,到时候咱们还能卖种子,这又是一笔收入,怎么会卖不出去?”
她顿了顿,又说:“还有,咱们和齐人互市,咱们的药材能卖到齐地,之前咱们的药材只能在邯郸附近卖,现在能卖到更远的地方,销路变宽了,怎么会担心卖不出去?王掌柜,你说是不是?”
王掌柜张了张嘴,想反驳,却找不到理由。他想起去年冬天,他从齐人那里进了些海鱼,用海盐腌了卖给城里的馆子,赚了不少钱。要是互市真的能继续,他还能进更多齐地的货,赚更多的钱……他低下头,不再说话。
人群里响起一阵掌声,老李头走到前面,对着大家说:“乡亲们,我相信素问姑娘!这两年来,姑娘为咱们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要是没有姑娘,咱们能种出这么好的药材吗?能吃到这么好的海盐吗?咱们不能因为几句流言,就忘了姑娘的好,忘了咱们现在的好日子!”
“对!我们相信素问姑娘!”“再也不改回老法子了!”“咱们要和齐人好好互市,日子才能更好!”人群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之前的疑虑一扫而空,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王二柱走到素问面前,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姑娘,对不起,我之前不该听流言,还撒了石灰,把苗都伤了……”
素问笑着说:“没关系,知道错了就好。明天我让农师去你田里看看,教你怎么补救,还能赶上收成。”
王二柱感激地点点头,转身加入了讨论种植法的人群里。
阳光渐渐升高,洒在绿油油的药田上,金银花的香气随风飘散。田埂上,药农们围着素问和农师,问着改良土壤、选种的问题,笑声此起彼伏。阿柱和几个年轻的药农拿着《药材种植规范》,互相讨论着下一季该种什么;老妇人们聚在一起,说着用海盐腌菜的法子;王掌柜走到李伯身边,小声问:“李伯,下次齐人来送海盐,能不能帮我留些?我想多进点……”
李伯笑着点头:“没问题,只要互市能继续,咱们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素问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她想起之前齐人农师说的话:“愿友谊如药田之土,越耕越厚;如田中之苗,越长越茂。”她知道,只要大家相信互赢,邯郸和齐地的友谊,一定会像这药田一样,越来越兴旺。
风轻轻吹过,药田里的金银花轻轻摇曳,像是在为这来之不易的“晴和”喝彩。老李头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给金银花浇水,看着饱满的花苞,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今年一定会是个丰收年。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