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87集:灶改利民,烟火平安

第1087集:灶改利民,烟火平安(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惊蛰刚过,赵地的风就软了。田埂上的冻土化得透了,踩上去软乎乎的,能陷进半只草鞋。晨光里,三三两两的农人扛着犁耙往地里去,鞭梢偶尔脆响一声,惊得田埂边的荠菜蹦出几颗露珠——这是邯郸城外的李家庄,一年里最该忙活的春耕时节,却有股子说不出的滞气,缠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上,连雀儿都少了往日的聒噪。

医署的门是卯时开的。林生刚把药杵归置好,就听见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着妇人的喘息和孩子压抑的咳嗽,像块浸了水的棉絮,沉沉地压过来。他掀开门帘,就见个穿青布短褂的妇人抱着孩子站在台阶下,裤脚沾着泥,鬓边的头发被汗打湿,贴在脸颊上。那孩子看着不过三岁,小脸蜡黄,眉头皱成一团,每咳一声,小身子就往妇人怀里缩一下,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响,像有团棉絮堵在里头。

“姑娘在吗?求姑娘救救俺娃!”妇人见了林生,膝盖一软就要跪,林生赶紧伸手扶住。这妇人他认得,是李家庄的王阿婆,前阵子还来医署买过治风寒的草药,怎么才几日,孩子就病成这样?

“阿婆别急,先生在里间整理医案呢,我这就去叫。”林生刚要转身,里间的门就开了。素问披着件素色布衫走出来,袖口还沾着点墨痕——她今早天不亮就起来校勘《医官必读》的防疫卷,刚把边境关卡的消毒流程补完。见王阿婆抱着孩子,她快步走下台阶,指尖轻轻搭在孩子的手腕上,又俯身看了看孩子的舌苔,眉头微蹙。

“孩子咳了多久?有没有发热?”素问的声音很轻,却透着让人安心的稳。

王阿婆抹了把眼泪,声音发颤:“快有十日了!起初就偶尔咳两声,俺以为是夜里着凉,煮了姜茶给他喝,可越咳越重,昨夜咳得整宿没睡,小脸都憋青了。不光俺娃,村里还有好几个,都是这样——老张头胸闷得喘不上气,连锄头都扛不动;李家媳妇更甚,做饭时咳得直吐,如今连灶都不敢近……”

素问的指尖顿了顿。春日咳嗽本不稀奇,可一村人接连出现咳嗽、胸闷的症状,绝非普通风寒。她抬眼望向李家庄的方向,晨雾还没散,隐约能看见村里飘起的炊烟,只是那烟不像寻常炊烟那样轻飘飘往上走,反倒贴着屋顶打转,灰蒙蒙的,像一团化不开的云。

“我随你去村里看看。”素问转身回屋取了药箱,又抓了把晒干的薄荷揣在兜里——这东西清咽利喉,孩子咳得急了,嚼两片能缓一缓。林生要跟着去,素问却摆了摆手:“你留在医署,要是有其他病患来,先按常例诊治,我傍晚就回。”

王阿婆的家在李家庄最里头,紧挨着一片麦地。还没进院,就闻见一股呛人的烟味,混着柴火的焦糊气,扑面而来。院里的柴火堆得老高,黑黢黢的灶房就搭在屋角,土坯砌的灶台上积着厚厚的黑灰,灶口敞着,里头还残留着昨夜的灰烬,一缕缕淡青色的烟从灶口漫出来,贴着房梁打转,落在墙壁上,结成了蛛网似的黑痕。

“俺们这灶,还是俺当家的年轻时砌的,用了快二十年了。”王阿婆推开灶房的门,烟味更浓了,素问下意识地捂了捂口鼻,却见王阿婆早已习以为常,只是抱着孩子的手紧了紧,“每回做饭,烟就往屋里钻,眼睛都睁不开。前阵子天寒,门窗关得严,烟散不出去,村里就开始有人咳嗽了。”

素问蹲下身,仔细看那土灶。灶膛是敞着的,柴火填进去,火苗往上窜,大部分热量没等传到锅底就散了,烟更是没处去,只能从灶口往外溢。她又走到邻居张老头家,情形大同小异——灶房里的烟更重,张老头坐在门槛上,手里攥着个布巾,时不时咳几声,咳得胸口起伏,脸都涨红了。“姑娘,俺这胸口堵得慌,像压了块石头,白天还好,夜里躺下来,连气都喘不上。”张老头的声音沙哑,眼神里满是无奈,“本来这时候该下地播种了,可俺连走路都费劲,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

连着走了五六户人家,家家户户的灶都是一个模样:敞口灶膛,无遮无挡,烟无孔不入。素问心里有了数——这不是风寒,是烟尘伤了肺。柴火燃烧产生的烟里,藏着细灰和火星,长期吸入,会堵在气管里,轻则咳嗽胸闷,重则伤及肺腑。尤其是春日门窗渐开,可村民做饭时为了挡风,还是习惯关着窗,烟散不出去,病症自然越来越重。

回到王阿婆家的院坝,素问坐在柴火堆旁,指尖在地上画着灶的形状。王阿婆端来一碗热水,看着她笔下的图样,疑惑道:“姑娘,这是……”

“阿婆,你们这灶得改。”素问抬起头,眼里有了光亮,“烟排不出去,病就好不了。我想起从前在古籍里见过汉代的灶,是半封闭的,有专门的烟道,烟能顺着烟道排出去,还能省柴。”

王阿婆愣了愣:“改灶?这灶用了这么多年,改了还能用吗?”

“放心,改了之后,火更旺,烟也净。”素问拿起一根木炭,在地上画得更细致了,“你看,把灶体改成半封闭的火膛,只留一个火门进空气,柴火在里头能烧得透;火膛上头留个灶孔,炊具跟灶孔贴紧,热量不会散;再在火膛的另一头,接一根垂直的烟囱,从房顶上伸出去,烟就顺着烟囱排走了,屋里再也不会呛人。”

王阿婆凑过去看,木炭画的灶模虽简单,却能看出门道——火门进风,烟囱排烟,比自家敞着的灶合理多了。可她还是有些犯愁:“这改灶得找匠人吧?村里没会做这个的,去城里请匠人,怕是要不少钱……”

“不用请匠人,我画张图纸,让城里的铁匠铺打个简易的灶模,村里的汉子们都会砌灶,照着模子搭就行。”素问笑着说,“我这就回医署画图纸,下午就让人把灶模送来。”

回到医署时,已近午时。素问顾不上吃饭,铺开竹简,研好墨,一笔一笔画起改良灶的图纸。她把火膛的角度标得清清楚楚——倾斜三十度,这样柴火燃烧时,火苗能正好对着锅底;烟囱的直径也算了又算,太粗费料,太细排烟不畅,最后定了三寸;连灶孔与炊具的衔接处,都标注了要用黏土混着麦秆糊严实,防止漏烟。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