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54集:疫后复盘,规范初成

第1054集:疫后复盘,规范初成(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不用去了。”素问忽然开口,指着医署后院的旧石板,“后院有上次修院墙剩下的石板,虽然有些小,但拼一拼能用,你去把那些石板搬过来,让刘师傅琢磨着铺。”

王二柱立刻去搬石板,刘师傅看着那些旧石板,眼睛一亮:“这些石板虽然小,但够厚,铺在角落正好,还能省些料。”

解决了石板的问题,工程又顺利推进。开工第十天,货架开始搭建。素问特意让工匠把疫病区的货架做得矮一些,方便快速拿取药材,还在货架上刻了“清热解毒”“止血消炎”的字样,避免拿错。外伤区的货架则做得高一些,陶罐放在上层,不容易被碰倒。

陈叔也没闲着,每天都来工地看进度,还提前做好了温湿度计,用竹筒装着石灰,挂在储备库的四个角落。他还做了一本厚厚的登记册,上面画好了表格,用来记录药材的名称、数量、存放时间和状态。

开工第十五天,储备库终于完工了。这座小小的库房,瓦顶整齐,石板地面干净平整,三个区域的货架排列得整整齐齐,通风口留得恰到好处,墙角还撒了草木灰防潮。素问和李伯、王二柱、陈叔站在储备库门口,看着这座崭新的库房,都露出了笑容。

“太好了,终于建好了!”王二柱兴奋地走进库房,摸了摸货架,“这下药材有地方放了,再也不怕受潮发霉了。”

陈叔也走进来,仔细检查了通风口和温湿度计,满意地点头:“没问题,通风好,湿度也合适,药材放在这里,能存很久。”

素问看着库房,心里盘算着:“明日就把现有的药材搬进来,按分类放好。王二柱,你去通知药田的学徒,让他们把穿心莲、金银花这些疫病药先运过来;李伯,你跟陈叔一起整理登记册,每搬一种药材,就记一笔;我去药市再收些薄荷和止血藤,把之前受潮的补上。”

“好!”众人齐声应道。

第二日一早,医署的人就忙开了。药田的学徒们推着小车,把一袋袋穿心莲、金银花运到储备库,王二柱指挥着大家把药材搬到疫病区的货架上,陈叔拿着登记册,一笔一笔地记录:“穿心莲八十斤,存放于东一区一层;金银花六十斤,存放于东一区二层;黄连三十斤,存放于东一区三层……”

李伯则在一旁帮忙分类,把续骨草、半枝莲装进陶罐,放在外伤区的货架上,又把治疗咳嗽的贝母、治疗腹泻的马齿苋放在杂症区,按季节归置好。素问从药市回来,带来了新收的薄荷和止血藤,她亲自把这些药材放在杂症区的货架上,还在旁边放了一张纸条,写着“薄荷用于风热感冒,止血藤用于外伤出血”。

忙到傍晚,所有药材都搬完了。储备库里,药材分门别类地放在货架上,登记册上记录得清清楚楚,温湿度计挂在墙角,一切都井井有条。素问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是欣慰:“从今天起,储备库就交给陈叔看管了,大家要是需要药材,就来这里拿,记得登记。”

陈叔挺直腰板,郑重地点头:“姑娘放心,我一定看好储备库,绝不让药材出问题。”

李伯看着储备库,忽然感慨道:“要是早有这座储备库,上次疫灾咱们就更从容了。往后再遇灾疫,咱们再也不用怕没药了。”

素问点点头,目光望向窗外的晚霞:“这座储备库,不仅是存药的地方,更是咱们赵地百姓的希望。往后,咱们还要扩大药田,多储备药材,让更多人能用上好药。”

王二柱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姑娘,我明天就去药田看看,再开垦几亩地,多种些清热解毒的药材!”

暮色渐浓,储备库的灯火亮了起来,映着货架上整齐的药材,也映着众人脸上的笑容。这座小小的库房,在邯郸城的夜色里,像一颗温暖的星,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

储备库建成后的第三个月,邯郸周边的邻县突发痢疾,每日都有百姓来医署求医。素问想起之前魏地使者来求药时,她推荐了马齿苋和黄连,便立刻让王二柱去储备库拿药。

王二柱快步走进储备库,陈叔正在检查药材,见他进来,立刻迎上去:“二柱,要拿什么药?”

“姑娘要马齿苋五十斤,黄连二十斤,给邻县治痢疾用。”王二柱说道。

陈叔熟练地拿出登记册,让王二柱签字,然后带着他走到杂症区的货架前,取下装着马齿苋和黄连的陶罐:“马齿苋刚收了三十斤新的,加上之前的,正好五十斤;黄连还剩二十五斤,拿二十斤,留五斤备用。”

王二柱抱着药材回到医署,素问已经配好了药方,让学徒们批量熬制汤药,再装到陶罐里,送给邻县的百姓。邻县的县令收到汤药后,特意派人来感谢:“多谢素问姑娘!有了这些药,痢疾很快就能控制住了,不然还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素问笑着摆手:“这是应该的,往后要是缺药,就来医署拿,咱们储备库里还有存货。”

又过了半个月,一群猎户在山里打猎时,不小心被野猪撞伤,伤口流血不止,还受了感染。他们抬着受伤的猎户来到医署,素问立刻让王二柱去储备库拿止血藤和半枝莲。

这次,王二柱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就把药拿了回来——储备库的外伤药放在西侧,离医署的诊室很近,方便快速取用。素问用止血藤捣汁,敷在猎户的伤口上止血,再用半枝莲熬成汤药,给猎户服用消炎。没过几天,受伤的猎户就痊愈了,他们特意送来一张虎皮,感激地说:“多谢素问姑娘救命!要是没有你们的药,我们兄弟怕是活不成了。”

素问收下虎皮,却把它送给了陈叔:“陈叔,这虎皮给您,冬天冷,您盖着暖和,也好专心看管储备库。”

陈叔接过虎皮,眼眶有些发红:“姑娘,这怎么好意思……”

“您为储备库费心费力,这是您应得的。”素问笑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储备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春天,邯郸城有人得了流感,素问从储备库调出薄荷和金银花,熬成汤药免费发放,很快就控制住了病情;夏天,有孩童被蛇咬伤,王二柱从储备库拿了半枝莲,素问用它解毒,救了孩童的命;秋天,有老人咳嗽不止,李伯从储备库取了贝母,配药给老人服用,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陈叔每天都认真看管储备库,早上检查药材的状态,中午记录温湿度,晚上盘点数量,遇到药材快用完了,就及时告诉素问。素问也会定期去储备库查看,有时候还会带着传习所的学徒来参观,教他们认识药材,告诉他们储备库的重要性:“学医不仅要会治病,还要会未雨绸缪,这座储备库,就是咱们未雨绸缪的底气。”

学徒们看着货架上整齐的药材,听着素问的话,都暗暗记在心里。有个跛脚的学徒,名叫小石头,之前他娘死于瘟疫,就是因为没有药材救治,他看着储备库,眼里满是坚定:“姑娘,我以后也要帮着看管储备库,让再也没有人因为没药而死。”

素问摸了摸他的头,笑着点头:“好,以后你就跟着陈叔学,慢慢就会了。”

这年冬天,邯郸下了一场大雪,天气格外冷,不少百姓得了伤寒。素问从储备库调出桂枝和生姜,熬成桂枝汤,在医署门口免费发放。百姓们冒着大雪来领药,捧着温热的汤药,心里暖融融的。有个老人喝着汤药,感慨道:“往年冬天,多少人得了伤寒没药治,就这么没了。今年有了姑娘的储备库,咱们再也不怕了。”

素问看着百姓们的笑容,心里也暖暖的。她想起建储备库时的点点滴滴——王二柱熬夜统计药材,李伯找陈叔帮忙,刘师傅细心建库,还有陈叔日复一日的看管……正是因为大家的努力,这座储备库才能发挥作用,救了这么多人。

雪越下越大,储备库的灯火在雪夜里格外明亮。陈叔正在储备库里检查药材,他把受潮的石灰换成新的,又把容易冻坏的药材搬到靠近门口的地方,方便取暖。小石头在一旁帮忙,认真地学着怎么记录温湿度。

素问站在医署的门口,看着储备库的方向,嘴角露出了笑容。她知道,这座小小的储备库,会一直守护着邯郸的百姓,而她和李伯、王二柱、陈叔,还有传习所的学徒们,会一直守护着这座储备库,守护着这份希望。

往后的日子里,赵地再也没有因为缺药而耽误救治的情况。每当有人问起其中的缘由,百姓们都会指着医署西侧的储备库,笑着说:“那是素问姑娘建的‘救命库’,有了它,咱们心里就踏实了。”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