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这一句词,一下子把她拉入当年。
遥想当初——
自己刚写完《如梦令》,自顾自满意地读了好一遍,
那个夏日的黄昏,泛舟湖上,那时候的自己青稚地笑语盈盈。
年方十六,尚未知人世之苦,只觉得天地宽和广,万物皆可爱。
眼中的世界明亮清澈,连跌入水中的慌张都像是一场小玩笑,带着几分俏皮与诗意。
可如今……
看来,自己在后世还是出名。
她开怀一笑。
李清照的周身气质,除了诗书气自华,还有时光的磨砺而后的积淀。
可看到后一句,她的心绪,却也在一瞬间被拉扯进一种复杂的情绪之中。
刚才神情微微怔住,眼中笑意稍敛,眉头轻蹙,似有不解,又似有所思。
“哀歌?”她低声重复,汴京的繁华、赵明诚的温柔、金石录的墨香……
也想起靖康之变后的流离失所,战火纷飞下的家破人亡,再婚中的被家暴,身为女子的痛苦、无奈与挣扎。
她不是没有察觉到自己词风的变化。
这变化,虽然是后世人说起自己的两句词,却只要识字,都能一眼看出,自己这一生,从少女的天真到妇人的沧桑……
李清照低声说道:“那时的人,还不懂什么是‘愁’。
曾经的自己无忧无虑地笑过,后来的泪,也是真,也很痛……”
说到这里,语气抬起头,望向天边飘过的云,仿佛看见了千年之后的人们,看见他们在她的词句中找到共鸣。
她微微一笑,眼角却湿润。
“谢谢还有你们记得我。”李清照说,“记得那个在溪亭争渡的少女,也记得那个在双溪独坐的妇人。”
虽然这一生悲喜交织,但这却正是完整的自己!
*
天幕:“
……历史啊——
它总是让后人读着前人的故事,发出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怎会如此?
怎就至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一代又一代人。
无论你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还是布衣草民,
都在历史面前,都显出渺小如尘的身影。
……无论是辉煌一时的权势、难以企及的才华、令人艳羡的运道,
终究敌不过光阴流转、世事无常。
……”
*
崔鸿看到这里,想起了一些东西,深邃的眼神中满是复杂。
读史,个人的磨难在史书中不过几个字,甚至于,绝大多数人籍籍无名。
在史书上,看不见来,也看不见走。
人世这一遭,没有留下半点痕迹是稀松平常之事。
但他却知道,史书上朝代更迭,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即使史书上对太多人的一辈子没有记载。
可这些人,正隐藏在史书记载的背后。
那在田间耕作的农人们,目不识字,地位地位的商人们……
都奉养着朝廷。
他们的人生,在史书上,在看得见的人的背后藏着。
但在史书上,有没有记载的,崔鸿都清楚一点,即使是历史上看得见的人,
他的磨难放在历史上,也真瞧不多大的浪花。
人啊!
太渺小了!
*
这一楼的评论,居然还没有结束:“
……
但正是在这“难料”之中,我们看见了耀眼的光辉。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的浩劫,杜甫或许不会成为后人口中“诗圣”;
若无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诗句也不会饱含那样沉重的人间悲悯。
正所谓“词是在苦难中发展起来的(5)”……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6)……
流传千古的文字,往往不是在春风得意中写出的颂歌,
而是在风雨飘摇中沉淀的呐喊与低语……”
*
唐朝。
杜夫人眼中早已是泪水涟涟了。
世上绝大多数当娘的,都心疼自己的孩子。
“浩劫”、“颠沛流离”、“风雨飘摇”、“苦难”……
哪一个词,不是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哪一个词,不透露出杜甫这一生的复杂和辛苦?
杜闲看着还在襁褓当中眼睛睁的大大的杜甫,嘴角苦笑。
杜闲和杜夫人原不过是寻常父母,
只愿孩子一生平安顺遂,不求飞黄腾达,不求功名显赫。
至于文采与才情,若真有,那也只是锦上添花——
若有更好,若无也无妨。
可谁又能料到,这份才情,竟是在血泪中磨砺出来的?
“若是文采,是辛苦的经历中磨砺的,那能被称为‘诗圣’,又该是多少苦难换来的?”
杜闲心中满含痛惜。
想到这一步,杜闲和杜夫人看着此时还吱吱呀呀学人说话的杜甫,心像被人用针扎着一样。
小杜甫,正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对未来的风雨一无所知。
杜夫人低头吻了吻孩子柔软的额头,声音哽咽:“我的儿啊……你这一生,该有多苦?”
要是可以选择,他们最想要自己的孩子过的开心……
可,命运呐!
杜闲站在一旁,听着妻子低声呢喃,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
所以,未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
天幕,这一楼的内容还有:“
……
文学里的诗词曲赋,经典流传到现在的作品,它们不只是语言的艺术表达,更是生命那厚重的回响。
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间,抵达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
是因为它们承载了生而为人共通的情感——
爱与恨、喜与悲、希望与失落……
尤其还有对命运的挣扎与坚韧。
每当我们翻开一页旧书,都听见前人轻轻叩响心门。
那一刻,悲伤、怜惜、敬仰、共鸣,
种种情感交织于心,久久不能平息……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