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把春卷摊的影子拉得很长,李渊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悦悦手里还攥着个没吃完的春卷,嘴角沾着豆沙。苏瑶忽然说:\"你看,日子就像这春卷,只要用心做,在哪儿都能开花。\"
三、舞蹈室的\"离别课\"与成长的糖
悦悦的舞蹈班要解散了。因为少年宫要翻新,暂时搬去别处,大老师要去外地任教,临走前给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
李渊和苏瑶坐在观众席,看着孩子们排练《再见》。悦悦站在第一排,眼眶红红的,动作却格外认真。大老师说:\"悦悦进步最大,以前总怕压腿疼,现在能笑着完成最难的动作了。\"
下课後,孩子们围着大老师要签名。悦悦递过去个笔记本,上面画着个跳舞的小人,小人的手里举着春卷,\"老师,这是我画的你,我把你画成春卷仙子,这样你走到哪儿,都能闻到春卷香。\"
大老师抱着悦悦哭了:\"老师不走了,我申请调到民俗街的新少年宫,以后还教你们跳舞,还能去吃大爷的春卷。\"原来她早就舍不得这些孩子,托周晴帮忙打听新少年宫的招聘信息,周晴帮她写了推荐信,说\"这样的好老师,该留在懂她的地方\"。
悦悦拉着大老师的手,非要教她跳新学的《春卷舞》。小姑娘踮着脚尖转圈,裙摆散开像春卷皮,嘴里还念着自编的歌词:\"春卷香,春卷甜,老师永远在身边。\"
李渊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自己当年退伍时的场景。战友们抱着他哭,说\"你走了,咱们队就少了把尖刀\",他却笑着说\"刀再快,也得回鞘,我家里有更重要的人要守护\"。那时他不懂,所谓离别,不是结束,是换种方式相守。
周晴把这一幕拍下来,发在朋友圈,配文:\"成长就像春卷,要经历被包裹的局促,才能炸出属于自己的酥脆。\"很快收到好多点赞,有她的学生说\"老师说得对,我们也要像悦悦一样,笑着说再见\"。
回家的路上,悦悦趴在李渊背上,声音闷闷的:\"爸,大老师不走了,是不是因为我画的春卷仙子?\"李渊笑着点头:\"是呀,因为你把日子画成了甜的,谁都舍不得走。\"
苏瑶看着父女俩的背影,忽然说:\"你发现没,咱们悦悦身上有股劲,像你,认定的事就不撒手;也像我,心细,总能发现别人没注意的甜。\"李渊想起悦悦给春卷摊画的速写,给大老师画的春卷仙子,忽然觉得,这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给生活撒糖。
四、屋檐下的春秋,日子里的诗
中秋那天,全家人围在阳台的小桌旁吃月饼。月亮特别圆,像个巨大的春卷,挂在民俗街的灯笼上方,把艾草的影子拉得很长。
李阳给周晴夹了块莲蓉月饼:\"我妈说,这月饼馅是按春卷的配方调的,放了点虾皮提鲜,你尝尝。\"周晴咬了一口,眼睛亮了:\"真的!有股淡淡的咸香,像家里的味道。\"
悦悦举着块月饼跑到春卷摊,给大爷大妈送去。回来时手里捧着个纸包,里面是大爷特意给她留的豆沙春卷:\"爷爷说,中秋吃春卷,来年能团圆。\"
李渊看着苏瑶给月饼盒贴标签——上面写着\"2024年中秋,晴晴第一次来家里\",忽然想起刚结婚那年,两人在部队家属院的小屋里过中秋,苏瑶把月饼掰成两半,说\"这样就像两个人在一起\"。
\"爸,你看这月亮。\"李阳指着天上的圆月,\"周晴说,月亮就像档案袋,装着所有人的思念,到了中秋就打开,让大家都能看见。\"李渊想起档案室里的旧卷宗,确实像月亮,藏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却总能在时光里透出温柔的光。
周晴拿出本相册,是她特意做的,里面贴着全家人的照片:有李渊在春卷摊帮忙的身影,有苏瑶教她包粽子的样子,有李阳和她在民俗街散步的背影,还有悦悦跳舞的抓拍。最后一页是张空白的,周晴笑着说:\"留给明年添新照片,比如......我的求婚照?\"
李阳的脸瞬间红透,嘴里的月饼差点喷出来。苏瑶笑着捶了李渊一下:\"你看你儿子,跟你当年一个样,遇事就脸红。\"李渊没说话,只是给周晴倒了杯桂花酒,杯沿上沾着片桂花——是他下午在民俗街摘的,说\"给新闺女添点甜\"。
月亮爬到中天时,悦悦已经趴在苏瑶怀里睡着了,嘴角还沾着月饼渣。李阳和周晴在厨房收拾,传来小声的笑闹。李渊靠在藤椅上,看着屋檐下的艾草轻轻摇晃,忽然觉得,这辈子走过的路,闯过的关,都不及此刻的安稳——
有家人在侧,有烟火在灶,有春卷的香,有月饼的甜,有岁月的褶皱里藏着的糖,有屋檐下的春秋写着的诗。这大概就是兵王归乡的终极意义:不是继续做披荆斩棘的英雄,是成为烟火人间里,那个会给家人炸春卷、挂艾草、留月饼的普通人。
(本章完)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