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写得“情真意切”,解释了第二封信是“被吴三桂胁迫”,强调现在“叛乱已平”、“上下归心”,并极度急迫地催促李自成“速速入关”,以应对近在咫尺的多尔衮威胁。
李自成将信递给帐下心腹谋臣,洪承畴、宋献策、牛金星。
洪承畴看完,立刻进言:
“陛下!魏渊此信,虽反复无常,然其所言多尔衮陈兵连山,确为实情!建虏八旗,弓马娴熟,战力远非流寇胁从可比。若让其抢先入关,或与山海关守军合流,则我大军危矣!为今之计,当趁魏渊‘反正’、开关迎我之际,速速入关,抢占山海关!凭借雄关之利,方可拒虏寇于门外!野战对决,胜负难料,风险太大!臣以为,当速行!”
宋献策也捻须点头:
“洪大人所言甚是。机不可失!魏渊既已擒拿吴三桂,开关相迎,此乃天赐良机!入关据守,可立于不败之地。若迟疑不决,待多尔衮反应过来,或魏渊再生反复,则悔之晚矣!臣附议,即刻入关!”
牛金星却眉头紧锁,摇头道:
“陛下!洪、宋二位大人所言虽有道理,然魏渊此人,狡诈异常!其前两封信态度判若云泥,如今又急不可耐催促陛下入关,此中蹊跷,不可不察!焉知这不是魏渊与多尔衮演的一出双簧?或是魏渊设下的请君入瓮之局?万一关内有埋伏,我军前锋入关,岂非羊入虎口?臣以为,不可不防!”
牛金星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李自成心头。
他本就多疑,魏渊的反复和信中透出的急切,让他本能地感到不安。牛金星的“稳妥”之策,正合他意。
“嗯,牛卿所言,老成谋国。”
李自成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
“魏渊反复小人,不可轻信!然入关之机,亦不可错失。这样……”
他目光扫过帐下诸将,点了一人:
“制将军刘体纯听令!”
刘体纯出列:
“末将在!”
“命你率本部3千步卒,即刻启程,前往山海关!持朕手谕及魏渊信函,以‘接收防务、清查叛逆’为名,先行入关!”
李自成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谨慎。
“入关后,仔细查探关内虚实、守军状态、魏渊动向!若有异动,即刻发信号示警!若无异样…则占据要害,等待朕大军抵达!记住,谨慎行事,步步为营!”
“末将遵命!”
刘体纯抱拳领命,心中明白,自己这3千人,就是投石问路的石子,甚至是试探陷阱的炮灰。
但军令如山,他不敢有违。
很快,刘体纯率领着3千名装备相对简陋、士气不算高昂的步卒,离开永平大营,向着山海关方向开拔。
山海关巨大的西门缓缓洞开,放下了沉重的吊桥。
城门口,看不到想象中“箪食壶浆”的欢迎人群,只有一队队盔甲鲜明、手持利刃的明军士兵肃立两旁,气氛肃杀而压抑。
城楼上,旗帜招展,士兵林立,刀枪的寒光在秋阳下闪烁。
魏渊并未亲自出现,而是派了参将莫笑尘在城门口迎接。
莫笑尘是一派传统的辽东武将做派,一边爽朗大笑一边迎着刘体纯走去:
“刘将军,哈哈哈!欢迎欢迎啊!奉督师之命,在此迎候。督师有要务在身,不便亲迎,请将军海涵,可别往心里去啊!叛逆吴三桂等已肃清,道路畅通。请将军率部入城,按督师安排,接管指定区域防务。”
刘体纯看着洞开的城门和城内深邃的街道,又望了望城楼上那些沉默而警惕的守军,心中警铃大作。
这气氛,绝不像“归顺欢迎”,倒像是龙潭虎穴!但他肩负试探使命,且军令在身,只能硬着头皮。
“有劳莫将军。”
刘体纯回礼,强作镇定。
“入城!”
3千闯军士兵,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排成并不算整齐的队列,踏上了吊桥,穿过幽深的门洞,进入了山海关这座巨大的、沉默的堡垒。
城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地、沉重地关闭,发出沉闷的轰响。吊桥也随之嘎吱嘎吱地升起。
刘体纯的心,随着城门关闭的声音,猛地一沉。
他感觉自己带着3千兄弟,踏入了一个巨大的、未知的牢笼。
关内的街道空旷,两侧房舍门窗紧闭,只有全副武装的明军士兵在指定的路线和区域警戒,目光冰冷地注视着他们这支“先遣队”。
莫笑尘依旧是一副热心肠,很健谈的样子,这倒是让刘体纯的心里宽松不少。
“刘将军,请随我来。督师为贵部安排的驻防区域,在东城便们附近。”
东城便们附近?刘体纯的心稍安了些,看来魏渊并没有打算把他们控制起来。
在莫笑尘声声“吃好喝好玩好的”的应承里,刘体纯的戒备之心稍稍放下了。
而在远处一座不起眼的高楼上,魏渊正透过窗棂,冷冷地注视着这支如同溪流汇入大海般渺小的队伍。
“鱼儿……咬钩了。李自成,多尔衮,你们的‘猜疑链’……该动起来了。”
他低声自语,目光投向西方李自成大军的方向,又扫向北方连山城多尔衮的营盘,如同一位等待大幕拉开的导演。
山海关与永平府之间,那条被车马踏得泥泞不堪的官道,在这几日成了乱世中最繁忙也最危险的神经。
尘土飞扬中,快马信使往来如梭,带着三方主帅的意志与试探,在死亡边缘狂奔。
官道两侧的山林,则成了阴影的巢穴。
在距离官道约半里地的一处隐秘山涧里,枯黄的蒿草和嶙峋的怪石成了最好的掩护。
两个身影伏在冰冷的岩石后,如同两块与山体融为一体的石头。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