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封疆 > 第533章 断饷三月

第533章 断饷三月(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小凌河的水,裹挟着上游未化的冰凌,呜咽着撞向朽烂的船板。

风,是一种沉甸甸的、带着铁锈和腐败气息的阴冷,无声无息地往人骨头缝里钻。

魏渊踩着跳板踏上辽东的土地,脚下的泥土冻得梆硬,硌着靴底。

眼前,便是义州城了。

城,还在。但那股气,似乎散了。

残破的城墙在铅灰色的天幕下沉默着,许多处垛口塌陷,裸露出里面夯土和碎石的本色,像被啃噬过的朽骨。

城墙上稀稀拉拉插着几面褪色的明字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旗角在寒风里有一下没一下地抽动。

城门洞开着,不见守兵盘查,只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缩着脖子匆匆进出,像被寒流驱赶的蚂蚁。

魏渊没有立刻入城,他勒住马缰,目光沉沉地扫视着。

城门口不远,一队巡哨的士兵正沿着城墙根挪动。

他们的鸳鸯战袄早已看不出本色,灰败破旧,棉花从裂口处钻出来,沾满了污黑的泥尘。

盔甲,大多是残缺不全的,甚至有人只在头上扣了一顶破毡帽。

更刺目的是他们的眼神——空洞,麻木,深陷在眼窝里,如同蒙尘的玻璃珠子,映不出半点活气。

脚步拖沓,腰刀在破鞘里晃荡,发出沉闷的磕碰声,仿佛不是活人在巡逻,而是一队会移动的、失了魂的泥塑木雕。

一股浓重的诧异和随之而来的冰冷怒意,瞬间攫住了魏渊的心脏。

他记得清清楚楚,不过一年前,松山会战时,大明辽东军的军容整肃,兵卒眼中尚有血气,市井间犹存烟火。

何以短短一年,竟凋敝至此?这寒意,绝非仅来自天气。

“督师?”

身后亲兵统领牛金瓮声瓮气地提醒。

魏渊收回目光,那深沉的诧异和怒意被他强行压入眼底深处,面上只余下惯常的沉静,甚至带着一丝长途跋涉的疲惫。

“进城。”

督师行辕并未设在之前皇太极的驻地。

李奉之提前选定的,是城内靠近西城墙根的一处废弃官仓。

此地远离喧嚣街市,便于警戒,也方便随时策应城防。

魏渊一行抵达时,仓房外已有人等候。

为首者正是李奉之,他一身素衣,脸色较之在京城时红润了些,显是伤势已愈,但眉宇间却积着比辽东风雪更重的忧虑。

他接到魏渊的密令后早早便赶来了义州,安排着督师行辕的相关工作。

他身后,站着两人。

左边一人身材精悍,面容普通到丢进人堆就找不到,唯有一双眼睛异常沉静锐利,正是魏渊的徒弟赵信。

右边一人则截然不同,身量挺拔,穿着干净的朝服,腰佩绣春刀,气质冷冽如出鞘寒锋,正是沈炼。

见魏渊下马,三人立刻躬身行礼:

“恭迎督师!”

赵信甚至激动的喊出:“师傅!”

魏渊见到故人也很是激动,他用力拍了拍赵信的肩膀,目光扫过三人。

然后看向李奉之问道:

“宇文公子呢?”

李奉之连忙上前一步,低声道:

“回督师,宇文公子在京城操劳过度,染了风寒,病势颇沉,实在无法长途跋涉。卑职离京时,他已卧床静养。其余几位先生,对军务涉猎不深,卑职思虑再三,恐其随行反增督师烦扰,便斗胆做主,请他们暂留京师,以备咨询。”

他顿了顿,小心地观察着魏渊的脸色。

“此事未及先行禀报,请督师责罚。”

魏渊听罢,脸上并无愠色,反而露出些许了然。他摆摆手:“奉之虑事周全,军旅之地,非儿戏之所。不懂的人来了,徒增掣肘。宇文公子安心养病便是。”

他目光转向那座巨大的、用厚重条石垒砌的废弃官仓。

“就这里?”

“是。”

李奉之引路。

“此地坚固,空间也大,稍加清理便可使用。卑职已令人先行整理出一片区域。”

仓库大门厚重,推开时发出沉闷的摩擦声。

一股混杂着陈年谷物霉味、尘土和淡淡铁锈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果然已被简单收拾过,中央清理出一片空地,四周堆积的杂物用油布草草覆盖。

空地上支起了一张粗糙的长条木桌,几把椅子,角落里放着几个半旧的火盆,炭火烧得正旺,是这巨大空间里唯一的热源和光源。

一张巨大的辽东舆图用木钉固定在旁边一根粗大的立柱上。除此之外,别无长物。行军床铺直接铺在角落干燥的草垫上,被褥也是半旧的军用品。

魏渊环视一周,对这极致的简陋似乎颇为满意。他走到木桌旁,随手将马鞭丢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很好。要的就是这股子硬气。奉之,说说情况。”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