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妧捏起一片腌菜,脆生生的,酱香混着锦线的草木味在嘴里散开。
\"比去年的好吃,\"她咂咂嘴,眼尾扫过窗外,\"今早朝会,御史还说百姓学不会这法子,你看秀儿娘,做得比百工署的还齐整,针脚比腌菜的纹路还细。\"
她忽然望向窗外,工舍区的灯火星星点点,像撒了把碎金。
\"这立冬藏鲜,藏的不光是菜,是百工的心思,是百姓的暖冬。\"刘妧放下陶罐,罐底与案面碰撞出轻响,\"明日让百工署再赶制千个陶瓮,发往偏远郡县——再有人拦着,就带他来秀儿家看看,百姓的笑脸,比奏折上的空话实在。\"
腊月底的长安瑞雪初霁,檐角的冰棱折射着阳光,像挂了串水晶,坠在琉璃瓦上\"叮咚\"响。
陈阿娇对着鎏金镜调整\"元日袆衣\",衣上用波斯琉璃线绣着十二章纹,走动时流光溢彩,如星河在身,裙摆扫过地砖,带起阵香风。
秀女春桃捧着个锦盒进来,脚步轻得像踩在棉絮上,锦盒上的流苏晃悠,\"太后,这是新制的'元日锦历'。\"
她打开锦盒,里面的历书用和纸与汉地锦纸合制,月历页能像织锦一样翻折,边角还缀着小琉璃珠,碰一下\"叮叮\"响。
\"您看,\"春桃指着其中一页,眼睛发亮,\"这页画着百工造春,那页绣着元日祭祖,比去年的竹简历鲜活多了——桑小娥说,纸里掺了锦线碎,耐翻,能用到明年元日,翻烂了她赔!\"
陈阿娇轻笑,指尖划过历书上的锦纹,纹路里嵌着细金粉,\"难为她想得细,连赔都敢应。\"
她取过案头的\"击壤锦靶\",靶面用锦灰铜打造,泛着哑光,靶心绣着罗马数字,像贴了片天书。
\"这科研局新制的游戏具,\"她掂了掂,分量不轻,\"明日祭祖后让百工们玩玩,比闷头干活热闹,也瞧瞧谁的手最准。\"
春桃凑近看,忽然咋舌,指尖点着靶心的\"8\",\"这数字跟天书似的,弯弯曲曲,能中吗?\"
陈阿娇扬眉,指尖敲了敲靶面,\"百工的手,连锦线都能穿进针眼,还怕射不中?小张削竹骨的功夫,闭着眼都能削出尖,这靶算啥?\"
桑小娥蹲在\"元日工坊\"的机器旁,手里的扳手拧得\"咔咔\"响,\"自动爆竹机\"的齿轮转得飞快,锦纸在机器里卷成筒,像春蚕吐丝,簌簌作响。
\"这齿轮得再紧半分,\"她抹了把汗,汗珠滴在机器上,晕开一小片湿,\"不然卷出的爆竹歪歪扭扭,像阿星扎的辫子,松松垮垮。\"
黄月英往纸筒里掺越人硝石,指尖捏着小秤,秤砣是个锦瓷小球,晃悠着找平衡。
\"桑娘子,按太后说的,\"她眼盯着秤星,\"硝石比例要像织锦的'纬密'一样精准,多一分炸得太响,能把车坊的铜铃震掉;少一分蔫得像没吃饱,响一声就没气了。\"
桑小娥踹了踹机器底座,铁壳发出\"哐当\"声,\"放心!上次试炸时,鲁直的徒弟站三丈外,说响声像过年的大鼓,不刺耳,听着舒坦。\"
她忽然笑,眼角堆起细纹,\"比去年人工卷的爆竹匀多了——去年有个爆竹没卷紧,炸得小张满脸黑灰,像刚从灶膛里钻出来,阿月见了笑得手里的梭子都掉了。\"
\"哗啦\"一声,陈阿娇掀帘进来,身上的袆衣扫过门槛,带起阵香风,拂得机器上的锦纸飞了片。
\"小娥,试放一个看看,\"她抬手挡了挡风,\"让哀家瞧瞧,百工的巧思,比去年的爆竹强多少。\"
桑小娥点头,手在机器上扳动机关,\"嗖\"的一声,锦纸爆竹窜上房梁,炸开时撒下满坊彩纸,红的、金的、绿的,像落了场花雨。
黄月英拍手笑,巴掌拍得\"啪啪\"响,\"比去年的好看!彩纸里还掺了金粉,在光里闪,像撒了把星星!\"
陈阿娇展开\"元日灯谱\",锦面上的灯样闪着光,有波斯的新月灯、越人的水纹灯、汉地的祥云灯,挤在一块儿热闹。
\"哀家让阿月织坊试了'琉璃灯锦',\"她指尖点着灯面,\"灯面用透光锦,能映出百国纹样,点起来比单纯的琉璃灯暖,不冰手。\"
她拿起\"锦瓷灯座\",座身是景德镇白瓷,刻着汉越共赏的\"元日兽纹\",兽爪踩着稻穗,憨态可掬。
\"这底座摔在地上都不裂,\"她往地上轻磕了下,瓷面完好,\"比去年的铜座经造,百姓家里也能用,不用怕孩子摔。\"
庐江郡的雪刚停,檐角的雪\"簌簌\"往下掉,砸在青石板上成了小水洼。
王老实踩着梯子挂\"元日锦幡\",幡用阿月织坊的\"拒水锦\",风一吹哗啦啦响,幡面绣着汉地祥云缠越人水神,像俩老友拉手转圈。
\"爹,慢点!梯子晃呢!\"秀儿举着\"锦线粘胶\"在下面喊,胶罐是个小陶瓮,里面的蜜蜡胶亮晶晶的,像融化的琥珀。
\"太后说这胶比浆糊牢,雪化了也不掉,\"她晃了晃罐子,胶在里面打旋,\"去年张婶家的纸幡,一场雪就泡成了烂菜,糊在门上揭都揭不掉,她骂了三天'败家天'。\"
王老实低头瞅,幡角用胶粘在门楣上,粘得牢牢的,扯了扯都不动。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