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96章 阳夏保卫战

第296章 阳夏保卫战(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众人齐声“是”!

黎元洪转头对身旁的蒋翊武说:这事辛苦老弟走一遭,蒋翊武一个立正,大声说道:

“大都督的命令本当执行,何谈辛苦呢?”

(蒋翊武一看武昌起义已经成功,急忙归了队)

“好!你速带人马开赴刘家庙车站?”

“得令”,蒋翊武转身去了。

这个时间点,已经是武昌起义后的10月18日。

也就是武昌起义一个礼拜后,清军和革命军在刘家庙将开启激战模式。

史书上把这次战役称为阳夏保卫战,它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

(阳夏保卫战又称汉口、汉阳保卫战。)

在过去汉口也叫夏口,阳夏战役中的“阳”指的是汉阳,“夏”指的是“夏口”,阳夏之战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由于革命军行动迅速,布置到位,加上武昌城内的商户,老百姓,农民,无业游民等支援,

群众不当看客,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革命军和民军拧成一股绳,誓死保卫武昌起义的成果,

这种力量无坚不摧,只打得立足未稳的清军节节败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武昌起义犹如振臂一挥,各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布独立。

当时清朝汉族地域一共有十八省,你看武昌起义的旗帜上绣着十八颗星,寓意十八省。

武昌起义后,十八省有十四个省宣布了独立。

之所以出现星火燎原之势,这里面两个原因,

其一,清王朝确实到了大厦将倾的时候,其二,武昌起义牵制了大量的清军主力,给各省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山西独立,10月29日山西都督府兵力空虚,革命士兵在新军标统阎锡山的带领下,

杀死了自己的上级领导山西巡抚,阎锡山坐上了山西都督的位置,

由此开启了老阎统治山西三十余年的历程。

还有云南光复,10月30日,立宪派的支持者、新军协统蔡锷,和同盟会会员唐继尧发动起义,

留守的清军抵挡不住败逃,云南随即宣布独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起义中有一个名叫朱玉阶的排长在战斗中表现很勇敢,

他冲锋在前浴血奋战,率领士兵攻下了都督府。

这位名叫朱玉阶的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共和国的元帅——朱德朱总司令。

11月3日,当时上海同盟会首领陈其美和浙江光复会首领李燮和,商量联手攻打上海都督府。

陈其美,字英士,号无为,浙江湖州人,他在留学日本时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后来受孙中山的指派回到上海从事革命。

受武昌起义的影响,11月3日陈其美和光复会首领李燮和约定11月5日,也就是后天起义。

然而刚过一天,陈其美撇开李燮和自己率人先动手了,结果失手被清军捉住关了起来。

陈其美为何提前一天独自动手呢?原来陈其美害怕光复会和他抢功劳,光复会李燮和的威望和名气都超过了他。

假如上海光复李燮和做了总督,他陈其美该何去何从呢?

出于私心,陈其美就率先动了手,不料人算不如天算,中了埋伏被擒,

好在李燮和宽宏大量,当天率人马就把他解救了出来。

陈其美是个狠角色,为了利益不懂得感恩,后来他利用青帮帮会势力,

迫使李燮和退出竞选沪军都督,不出意外,陈其美如愿当上了沪军都督。

浙江光复后,陈其美故技重施,让徒子徒孙闹事逼走了李燮和,他如愿当上了浙江总督。

……

革命起义风起云涌,清政府的官吏们看大事不妙,也纷纷和大清划清界限。

比如上海、浙江光复后,隔壁的邻居江苏巡抚程德全害怕了。

程德全也是个名人,苏州寒山寺的“寒山古寺”四个字儿就是他写的。

程德全的光复很有意思,他先让人把巡抚衙门的牌子摘下来,又让人把大殿边角上一块瓦捅下来,

瓦片“砰”的一声落在地上摔了稀碎,这就算革命了。

11月9日,同盟会的敢死队炸死了朝廷刚刚派来的广州将军凤山,胡汉民从香港急忙赶过来,他做了广东都督。

11月11日,福建总督松寿是个亮点,他是大清的守护者、顽固派,决心与革命军死磕到底,

然而,他的手下不给力,面对大势所去,绝望的松寿吞金而死。

松寿成了自武昌起义以来,第一个为大清殉国的官员。

最后说说南京。

南京在武昌起义24天后,也落入了革命党的手中。

虽然镇守南京的辨帅张勋带着他的辫子军顽强抵抗,无奈大势已去,不得不灰溜溜撤出了南京。

到12月份以前,长江以南各省都宣布了独立,于是就形成了清军和革命军南北对峙的局面。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