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廷得到“新军造反”的消息后,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放眼整个朝堂上,有能力,有威望的就奕匡、载沣和张之洞,
啊,对啦,张之洞在武昌起义前一年去世了。
过去有袁世凯这个军事大拿,载沣上台当上摄政王,把老袁赶回了老家。
如今载沣傻眼了,没人为他去扛雷。
宣统皇帝,也就是溥仪就别说了,6岁的娃娃懂个屁!
朝中的事都由他爹摄政王做主。
军机大臣奕匡是老臣,不过这家伙贪的狠!也没军事能力。
他的儿子载振有样学样,仗着老爹的名头收受贿赂。
这不,被御史弹劾了,真是火上浇油。
说起载振这档子事,还得往前翻。
1907年,奕匡的儿子载振受贿段芝贵,这事地球人都知道,史书称“丁未政潮”。
事件起因是,载振奉旨去吉林督办学务,途经天津时,在官员陪同下看戏,他看中了歌妓杨翠喜。
当时任天津北段巡警总办的段芝贵,官秩为四品道台,却想升任从二品的黑龙江巡抚,于是投载振所好。
他先从天津商会会长王竹林处筹措10万两白银,在奕匡生日时送上作为寿礼,
又以1.2万两银子买下杨翠喜,让她成为载振的小妾。
一个月后,段芝贵被任命为黑龙江巡抚。
御史赵启霖得知此事后,上书弹劾段芝贵,说他以重金贿赂奕匡父子,买官鬻爵。
慈禧太后下旨派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鼐去查办。
二人没身体力行,而是委托满洲印务参领恩志、内阁侍读润昌前往天津办案。
恩志、润昌到天津后,仅用不到4天就返回来了,查办结果是赵御史所参均无实据。
有这种调查并不意外,奕匡的银子起了作用,官官相护的效果展现了出来。
随后,载沣与孙家鼐又面见有关涉案人员,包括王竹林、杨翠喜的父母等,
这些人证明杨翠喜已被天津富商王益孙买去做使女,王竹林也未借钱给段芝贵行贿。
最终,载沣与孙家鼐上奏称“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朝廷裁定撤去段芝贵布政使衔和黑龙江巡抚职务,而载振继续做他的官,
御史赵启霖却被撤销职务,罪名是“履行入奏,任意污蔑”。
这正是,不解决事,解决反应事的人。
朝中大臣一看没好人活的路,于是消极怠工,谁也不出力和出主意。
关键时候,载沣看了看四周的文臣武将,见他们一个个低头不语。
“悔不当初啊!”袁世凯能带兵打仗,可惜被我开回了家,载沣长叹一声。
此时,湖广总督瑞澂托英国舰船给朝廷传话,“赶紧派兵增援武昌,否则武汉三镇要陷落。
英国公使还说,瑞瀓一再叮嘱这次武昌起义和前面几次起义不一样,救兵来晚了大清江山将不保。
载沣不敢怠慢,紧急召开朝议,宣布出兵武昌圣旨:着陆军总司令荫昌带一路人马,冯国璋带一路人马,载涛带一路人马,
三路人马皆由荫昌统一指挥,即日开拔武昌平叛乱。
“渣——!”几人领令而去。
为防万一,载沣稍后让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带三艘舰船前往配合作战,汤芗铭为参谋。
汤芗铭是汤化龙的弟弟,这次哥俩成了对手,汤化龙如今是革命军主管民政总头目。
关键时刻,摄政王豁出去了,动用海陆两军精锐组成强大的平乱队伍,浩浩荡荡向湖北方向进发。
……
清军貌似很强大,实则是一盘散沙。
先说总指挥荫昌,他带着的北洋军之前都是袁世凯培养出来的人马,袁世凯指挥得动,他荫昌未必。
再说冯国璋,他是袁世凯的得力干将,对袁世凯很忠心,老领导被罢官,他心里有情绪。
这次带兵去平乱,冯国璋军队走到河南境内,他专门去老上级袁世凯退隐的地方彰德府洹上村,
也就是今河南安阳那个地方拜访了袁世凯,求计老领导我该怎么办。
当时袁世凯沉思片刻缓缓说出了六个字:慢慢走,等等看。
袁世凯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卖个关子,后面再解释。
这边朝廷大军黑云压境,作为革命军的大都督黎元洪也没闲着。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接下来的形势,镇压革命军的队伍到来,意味着将有一场血战。
……
黎元洪还算镇定,只是眉头紧锁,指关节不断敲着桌子。
“同志们。以我经验判断,清军首先应该先到达汉口刘家庙车站,
咱们马上组织人马,趁清军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