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林远也不禁感叹:“天下乌鸦一般黑。”
众人一边说,一边逛,不知不觉已绕至一处较大的书摊前。
段昊初目光一扫,忽然弯腰拾起一本书,翻了几页,旋即递给林向安:“你看看这本《策学纂要》,好像是历年策论文的选编,看着还算有些分量。”
林向安接过来,略翻几页,排版清晰,可以看看。
不过里面也不乏空泛浮华之语,套路痕迹浓重。
真正出彩的精要倒显得稀薄。
“乍看下写的不错,但言过其实,流于表面,华而不实。”
段昊初失笑:“这类市面书,多半如此。”
真正经典好的文章,还得找官方出版的。
官方出版的书,不仅有印章,还有防伪标志。
两人的对话虽不算讥讽,却也没怎么给面子。
摊位上的伙计原本看两人衣着整洁、举止有度,还以为是哪家读书人子弟,见他们翻的是策论文集,正要热情迎上。
谁料这两人一开口,竟颇有些挑剔之意。
他心中暗暗不屑。
这本《策学纂要》可是这阵子最走俏的策论集,不少中了举的老爷都点名来买。
这两人看着年纪轻轻,倒好大的口气。
不过做生意的,脸上自然不能露出来。
伙计仍旧堆起笑容,语气殷勤:
“二位公子眼光独到,能挑出这书的不足,果然是饱读诗书之人。这《策学纂要》虽不是尽善尽美,却是我们书坊新印的精选版本,专为殿试策问所编。不少进京赶考的举人老爷都说,这书拿去作引,能帮他们理清题法,捋出结构。”
他顿了顿,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试探着笑道:
“二位年纪轻轻,气度不凡,想来还不太清楚这书的分量,不妨看看这边的。”
伙计见两人对《策学纂要》不太买账,也不恼,笑着换了种说辞。
说罢,他熟练地从一旁书堆中抽出一本书,双手递上。
封面上四个黑色大字:《南闱程墨》
林向安接过,嘴角微扬。
这伙计显然误以为他们可能是秀才,所以特意推荐这本书,语气中还带了几分“引导式”的自信。
不过他倒也并不介意,随手翻了翻。
从书名看,十有八九是应天府乡试中举者的策论文集。
苏州府隶属于南直隶,每三年一科的乡试,要赴应天府江南贡院参加。
说到底,江南士子皆为“南闱”一系。
彼此既是同道,也是竞争。
林向安略略翻阅,果然不出所料,此书汇集了数届应天府乡试中拔尖的策论文。
不少篇目附有简明题解与批注,多有题解、点评,文风大多端严守正,倒是颇具参考价值。
“倒也能看出南直隶这边举人的整体水平。”
林向安点了点头,朝段昊初低声道。
段昊初也凑过来看了几眼,忽然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惊讶道:
“这篇写得不错,言之有物,文气也挺稳重,这思路,倒有点像你平日里那路数。”
说着,连忙翻页,去找文章的题头署名。
“嗯...这人叫‘沐云衡’。”
伙计站在一旁,听两人对话,虽然心里有点怪异,但听到名字,便立刻笑着插话:
“哎哟,这位沐公子可不是一般人,是今年应天府乡试的亚元,风头很劲呢,这本书也是因为有他的文章才卖得好!”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