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们在备考途中有疑问困惑,持此信前往投递,或能得他指点一二。”
林向安双手恭敬接过。
这可是学政大人的亲笔推荐信。
只有对自己赏识的学生,才会亲自写。
可见其分量。
他与段昊初对视一眼,二人不约而同起身,齐齐俯身一揖:
“学生铭记于心,必不敢负大人所托。”
宋道衡摆了摆手,语气缓了几分,却依旧沉稳:“你们此去京师,只管安心应试。文章贵在骨气,学问重在本心。莫被杂念扰心,也莫逞一时浮名。心要定,文要清,骨要正,自有前途。”
屋中气氛肃然,却又不乏温度。
不知不觉间,天光已渐偏西。
见时辰已近午,宋道衡笑着起身:“时光过得倒快了些,正好厨房刚送来酒菜,你们随我用些便饭,也好边食边谈。”
二人连忙道谢,能听君一席话,能少走弯路,被邀请入席,那更是感激不尽。
席间,宋道衡并未再谈时局,只说些实际的备考建议。
“到了北方,气候干寒,你们来自江南水乡,最需防的便是风寒上身。初到时穿着要厚,饮食宜温热,切莫逞强。”
他还简略提到京城的物价起伏、市面风气、夜间出行须防小贼之类。
同时提到京里,有同乡的官员,让二人可去京城同乡会馆先打听一下,看情况再去拜访。
虽都是些琐碎之事,却讲得细致入微,满是关怀。
这般耐心的叮咛,听在耳中,暖在心头,二人不禁心生感激。
一直谈到申初时分,宋道衡面色显出几分倦意,似也感到疲惫。
林向安与段昊初见状,便知该告辞了。
二人起身拱手道别,宋道衡亲送出门。
出门后,两人心里更踏实,虽然耽误了两日,但收获颇丰。
能得到学政大人的指教,可以说幸运。
唯一遗憾的是,二人没有带自己写的文集,让宋道衡点评。
两人又在杭州兑换汇票,购买了一些科举用品。
又想到安全问题,两人带的箱笼较多,将近三千多里的路程,还是需要雇佣镖船护航。
毕竟镖船维护航线关系,比他们这些外行人,要了解里面的门道。
上次帮助二爷大赚了一笔,去求助一下,未尝不可。
花钱是小,安全是大。
和段昊初提了一下,两人都赞同。
便雇了辆马车,赶去赵家镖局。
经过上次的事情,这赵家镖局的人,基本都认识了林向安,也知道他是赵康平的徒弟。
林向安一来,就被客气的请了进去。
谢二爷出门了,但店里有管事在。
知道他的来意,正好镖局有一趟北上的货,是由谢二爷带队负责。
不过是明日夜里出发。
“林公子,若是能等一日,不妨明日夜里跟着谢二爷的船队北上,镖局接了一批货,要在年前送到京师。您看有谢二爷照应,路上也能更安全。”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