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其它小说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录取(二)

录取(二)(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王昭得知马星遥的选择时,嘴角仿佛挂上整整一个夏天都卸不掉的笑意。

她在寝室偷偷写下日记:

“有人说,高中恋爱不靠谱,考完各奔东西。可我俩都没奔。”

她选择桐山大学一方面是因为成绩,一方面是因为——“她其实从来没想过离开。”

“有的人是逃离故乡,有的人是在故乡等你回来。”

他们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定情信物,甚至连牵手都很少,但她知道——

“他们的默契,是选志愿时写下同一个邮政编码。”

张芳·北津大学·哲学系。

张芳在收拾行李前,特意重新翻了那本旧笔记本,第一页写着:

“初一:我想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她抚摸这行字,半晌,轻声一笑:

“结果我用了十年,在跟‘第一’这个词较劲。”

她确实考进了北津哲学系,得偿所愿。可她现在不再纠结“为什么非要第一”,而是开始认真思考:

“我想赢的,到底是谁?”

“如果系统能控制高考、专业、身份,那么……我的思想,是不是最后一个‘自由变量’?”

哲学,从来不解决问题,它只是帮人承认问题的存在。

她准备好了,用四年去思考这个命题。

刘杰把一摞高校联系单拍在饭桌上:“我认识的校长比你买过的唱片还多,你偏要选职院?”

刘小利一边嚼牛肉干一边笑:“爸,我也认识不少好女孩,但我就喜欢王昭。”

刘杰气得拍桌:“她也没说喜欢你啊!”

刘小利耸耸肩:“她没说不喜欢。”

他根本不在意所谓“高低贵贱”,也不管别人说铜职是“二本边缘”。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需要名校包装我,我会让人记住我的镜头。”

他准备专心拍纪录片——拍下他们七个人的故事。

名字他都想好了:《回不去的时间,和我们还在的自己》。

录取通知书只是结果,真正改变的是——他们看待“前路”的方式。

不是为了搏一个牌子,不是为了赢一次排名,而是——“为自己的方向做出承诺。”

他们都知道,Ω还没结束。废彪可能在暗处,系统可能随时再动手。

但这一刻,他们不再逃不掉,也不再一味追。

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脚,把轨迹走成主线。”

烈日灼烤着地面,树上的蝉鸣一阵紧过一阵,像是有人在耳边一遍遍喊着“时间不等人”。

乔伊坐在院子里一棵枣树下,手里拿着那封火红色的录取通知书,眼神却迷离地看向天边,像在看着一个根本无法抵达的地方。

通知书上,印着字正腔圆的行文:

“青华大学·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

“请于2003年9月12日准时报到。”

她看着“基础医学”这四个字,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她不是不知道青华的分量,那是整个国家最高学府之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钥匙。

可偏偏——“她不想学医学。”

她不喜欢面对尸体,不喜欢看血,更不喜欢看着一个人从生到死,而你无能为力。

她不想成为一个医生——即便这个职业伟大、受人尊敬。

她也知道,这不是逃避,而是——这不是她的轨道。

她应该是研究量子纠缠的人,应该在洁净的实验室里调试设备、编译系统,探索时空的另一端——

而不是穿白大褂,面对一个个破碎的肉身。

医学,是她的第二志愿,是被调剂的,是系统留给她的一个“名义上的成功”。

但她知道:“如果我踏进青华医学院的校门,那我也许真的,永远回不到2021了。”

相较于乔伊的迷惘,乔磊却是满心喜悦。

他不懂轨道,也不懂什么量子观测,但他懂现实。他觉得:

“能上青华,能学医,将来铁饭碗、好工作、体面人生——这就是最好的人生路线。”

他甚至为乔伊准备好了入学所需的一切:

新拉杆箱;全套床上用品;青华大学定制文件袋;

医学生实习用的听诊器和白大褂(说是“提前适应”)。

他站在院门口,一脸满足地看着乔伊:“小伊,你爸妈知道你被青华录取得高兴疯了吧?等你去了,我也得去看看你那个校园,听说图书馆像个皇宫。”

“咱们桐山多少人羡慕你啊。你啊,命是真好。”

乔伊没有接话,只是看着那听诊器的光面发了会儿呆。

她没说破,没说她其实不是“命好”,而是和整个系统斗了三百多个昼夜。

她不是被奖赏了一个未来,而是被扔到了一个看似美好、实则偏离的替代轨道。

她每天都在问自己:“我要走这条‘被安排好’的人生,还是孤注一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轨道?”

“如果我去了青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承认了系统给我的‘新轨迹’?”

“那我还能不能算乔伊,还是就此成为‘另一个人’?”

她抬头望天,阳光从树叶缝隙漏下来,有些刺眼,但也有些——清醒。

她忽然觉得:

“也许,去一趟青华看看,也未尝不是一种‘临界测试’。”

她得亲眼确认,那个地方,是不是属于她。

是不是“通往归位”的一扇门,还是一条彻底封死的断轨。

蝉声一波接一波,热浪席卷着桐山的大街小巷。白天,柏油马路泛起虚影;晚上,屋顶像烤炉,连晚风都带着干热。

街头巷尾、报纸广播都在谈高考志愿与大学新生活。东关市场的人流、桐林商厦的空调、桐山大学门口新生咨询处,全都透出一种城市与年轻人一起进入下一阶段的躁动气氛。

可乔伊他们六人,却安静得像六座被热浪掩埋的冰山。

张芳窝在书店阅览室,看的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她不是看不懂,而是看着那些“此在”“虚无”“未完成性”,忽然觉得非常贴切。

“我考上了北津大学哲学系,这明明是我想要的。”

“可我却从未像现在这样,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只是系统跑偏后,凑合的‘哲学变量’。”

王昭把录取通知书贴在日记本首页,却迟迟写不下去一句话。

她每天在桐林商厦帮父亲理账,看着一堆进出货单,感到无比失重。

“我也算是留在桐山,也有大学可上,也有未来可走。”

“可我从来没想过:如果废彪随时能更改现实,那我的人生,还能算‘自己的’吗?”

乔伊坐在东关公园水泥亭的长椅上,指尖划过吊坠的金属边角,脑中闪过的是2002年8月的那一幕幕: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