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清河县来了一位新知县,名叫王德发。此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贪婪成性、心狠手辣。他刚一上任,便与当地的富商勾结,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
清河县本是个富足之地,百姓们安居乐业。可自从王德发来了之后,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他先是以提高治安为由,强征“护城捐”,要求每家每户按人口缴纳银两;接着又以修缮县衙为借口,征收“维缮费”;甚至还编造出“祈福捐”,说是要为全县百姓祈福消灾,让大伙掏钱。百姓们苦不堪言,却又敢怒不敢言。
灵隐寺的济公和尚云游至此,听闻了王德发的恶行,心中十分愤慨,决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贪官,还清河县百姓一个公道。
这一日,济公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僧袍,手里拿着一把破蒲扇,哼着小曲,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县衙。此时,王德发正在后堂与几个富商饮酒作乐。听到手下禀报说有个疯和尚闯了进来,心中十分不悦。皱着眉头说道:“哪来的疯和尚,竟敢擅闯县衙,把他给我轰出去!”
济公却不慌不忙地走进后堂,嘻嘻一笑,说道:“王大人,贫僧今日是来给你送财宝的,你怎么还要赶我走呢?”
王德发一听“财宝”二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济公,见他那副穷酸样,心中有些怀疑,但还是说道:“你这疯和尚,能有什么财宝送给我?莫不是在消遣本官?”
济公拍了拍胸脯,说道:“王大人,贫僧虽是个出家人,但也有几分神通。我知道一处宝藏,那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只要王大人肯听我的,这宝藏就归你所有。”
王德发听了,心中大喜,连忙起身,满脸堆笑地说道:“济公大师,方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大师莫要怪罪。快请坐,快请坐。不知这宝藏藏在何处啊?”
济公神秘兮兮地说道:“这宝藏就藏在清河县外的卧龙山上。不过,要找到这宝藏,还得按照贫僧说的去做。”
王德发迫不及待地问道:“大师但说无妨,只要我能找到宝藏,一定重重酬谢大师。”
济公说道:“王大人,这卧龙山上有条巨龙守护着宝藏。要想让巨龙不伤害你,你必须在三日之内,召集全县的百姓。在县衙门前搭建一个巨大的祭台,然后摆上丰盛的祭品,向巨龙祈福。只有这样,巨龙才会被感动,让你顺利找到宝藏。”
王德发虽然有些怀疑济公的话,但一想到那堆积如山的财宝,还是决定照做。他立刻发布告示,命令全县百姓在三日之内,到县衙门前搭建祭台,并准备丰盛的祭品。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