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道藏辑要 > 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济私譬之假贪禽者以网罟其爲害也不滋甚耶亦犹一人

初操刀制器以利天下不知覕爲一割之顷朴散爲器而利

之之时已寓贼之之机矣非絶圣弃知不尙贤者安知此道

哉庄老看天下三品人虽有暖姝濡需卷娄之不同以言乎

失性残命则一也所谓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自媚媚人而

不知道无我相亦无人相暖暖姝姝爲此柔妖胡爲者也有

濡需者犹豕蝨择疏??乳股而处之自以爲安不知屠者一

旦鼓臂操烟火而蝨与豕俱焦也然则天下有托身豪门由

此域而进与之同福亦由此域而退与之同祸迟滞观望爲

此濡需胡爲者也卷娄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羶也

舜有羶行故人归之而招尧之举至于衰老形劳心瘁而不

得休息兢兢业业何乃自苦爲此卷娄胡爲者也是以神人

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弃蚁知弃羊意同鱼忘故目内

视耳内听心内存其准如绳之直其变如环之循纯如天运

之自然而不以人参之古之眞人知心生则神死得非眞得

而失爲眞失甯心死则神活得爲一得永得而失非果然有

所失也犹药有君臣佐使之宜且时爲帝也况於人乎大夫

种能知越之以亡爲存不知敌国破谋臣亡乃其身之所以

愁也故曰鸱目虽明不能昼见鹤胫虽长不可使解风日虽

有损于河而不能涸有源之泉水之守土也人知之影之守

形也人知之至于物之守物如磁石之吸铁也乃一气之制

服也非知道者曷敢言之世有目穷于明耳穷于聪犹其小

也至心穷於狥则未有不爲灵府之累者视外诱之攻我不

以爲巳贼而反以爲已宝听其精竭身亡而不知讲求性命

之道也哀哉知足有不践之地而後可以壮人之践则知人

有不及知之知而後谓之爲知天道原於一大一道之始也

道含於阴大阴道之母也道窍於明大目道之神也道统於

同大均道之布也道散於方大方道之殊也道应於时大信

道之徵也道司於契大定道之止也故知大一则数者皆知

矣故物有通必有不通而大一则无通而无不通物有解必

有不解而大阴则无解而无不解视有到必有不到而大目

则无视无不视凡缘有遇有不遇而大均则无遇无不遇凡

物有体有不体而大方以太虚爲体无体而无不体凡信有

可稽有不可稽而大信则无稽而无不稽凡定有持有不可

持而大定则不出中央以应无穷无持而无不持此之谓人

尽天纯定後生照冥冥有主宰斯昭昭有伦类似解不解似

知不知故以有涯求之不得而以无涯求之亦不得俯仰上

下莫非造化之昭着也进退古今不见造化之成亏也疑其

无则惑於有疑其有则惑於无非有非无有不惑也者而後

能大不惑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此篇引求富贵人於道德之中欲其以圣人爲师而见本来面目甯自埋於民而陆沈毋离性灭情而亡神甯爲由

中出者虚而不着毋爲自外入者执而无主天地间一阴阳而已非相照相盖相治卽相代相生相杀非谓莫之爲

而爲卽谓爲若或使之二者一偏于虚一偏于实不知非虚非实非默非语乃爲道之极

则阳姓彭名阳字则阳周初时人游於楚夷节楚臣言之於王王未之见夷节

归彭阳见王果楚贤人曰夫子何不谭我於王王果曰我不若公

阅休隐士彭阳曰公阅休奚爲者邪音耶曰冬则擉触捉二音刺也鼈于江

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夫夷节已不能而况

我乎吾又不若夷节不屑爲之意夫夷节之爲人也无德而有知无恬

退之德有干进之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不以名节自许神交惟势利之人固顚冥乎

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皆迷于富贵若与之相与无益而有损夫冻者

假衣於春暍音渴者反冬乎冷风言人苦冻而无衣则假于阳春以爲衣而自暖伤暑而成暍则

披於冷风而自寒人之相与必以有余济其不足则阳好进故以恬退规之也夫楚王之爲人也形

尊而严其於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挠焉楚王自处

严处人刻非有辩才正德不能动之当时以佞爲贤加以正德则爲有用之才惟正人能挠君之佞惟佞人能挠君之正

挠屈也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

而化卑惟圣人进退隐见无所不宜忘其爵禄而能下士则化尊爲卑矣其於物也与之爲娱

矣其於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巳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於物乐与

之羣而无猜忌之心於人乐其通而无自失之意其和气之所薰蒸人不饮而自醉与人并立而使人

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间其所施彼其归而居乎家父子以正恩义以笃间

其所施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卽不混于所施意其於人心者若是其远也言休则如此阳

如彼其人之度量相越之远也故曰待公阅休待此人而与之以见楚王则彼必上化乎君下助于友岂

予之所能及哉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复命摇

作而以天爲师人则从而命之也绸缪乃纒绵补葺也贤知之士达此理不过多力补塞家

国之空疏以救国家之危殆圣人达此理则知情气神稍有不满皆吾体之有未尽也必炼精还气炼气还神而一体始

周尽矣圣人亦不知其然而然也乃先天之性本如是耳惟了性者能了命而归根复命凡所动作而以天爲师观天之

道执天之行也未周尽时吾身一行持一与天体而同运已周尽时吾身之精气神必与天体而同虚所谓炼神还虚也

至于虚空莫测人则从而命之曰圣人而圣人曷常自知其爲圣哉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

其有止也若之何承上言圣人师天庸人师心常以百年而怀千年之忧不知百年之中所行几何我方欲

行而生时又止矣我若之何哉不若师天而顺应之爲得也生而美者人与之监不告则

不知其美於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

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妍生于??若不与之监不爲之告则不自知其爲妍矣知

若不知闻若不闻而其美者终不因之爲加损也以喻圣人不自知其能爱圣人之爱人也人与

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

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圣人不自知其爱观监可以喻矣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陵草木之缗音昏入之者十九犹之

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音玄众间者也久旅而归旧都凡入

吾目者十忘其九犹爲之畅然况入道之人见所自见闻所自闻皆吾心固有之物能不畅然喜乎本来面目卽旧都也

喻以明觉性得复之喜兴感怆也又喻见性者犹以十仞高台悬众乐而间作之则声容四达耳目一新其畅何如冉

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

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冉相氏古之得道圣人也环中不是虚说环中卽玄牝所谓天上三十六地下

三十六有人知此窍打破黄婆屋也故得此窍则道可以随成年与天齐安有终始乎无几无时犹言不多时也且精化

爲气气化爲神与物俱化矣犹有一不化者幻身也阖尝舍此幻身则可以登云天矣夫师天而不得

师天与物皆殉师天者无心而顺应殉物者有情而私感殉物则不得谓之师天矣其以爲事也

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天无爲也

人有爲也非惟无有爲无无亦无何天何人何始何物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

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凡与人同者多不耐久涉世应接不暇者必多失足今虽与世并行而不疲弊

虽应事接物所行周备而不陷溺其合干道也若之何言自然合道也汤得其司御犹司牧也门尹

登恒恒作衞言汤爲司御尹登阳衞爲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爲之司

其名伊尹爲传而不局于规矩随寓而成功其所成者不过爲愓司其名夫名者实之宾有实乃有名也之名嬴

音盈法得其两见音现仲尼之尽虑爲之傅之之作此嬴作余实正也名余也法当

先正而後余今尹爲愓司此名特操其法之余不过欲愓得其名因以求其实使两者并见耳後仲尼之徒尽其思虑爲

时君之师傅亦无出于名实而已矣容成氏曰除日无??无内无外容成卽黄帝所命造

厯者三百六十有零积日成??若除一日则不成??外之名因内而生无内则无外矣魏莹音英惠王也与

田侯牟齐威王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剌之犀首魏官名公孙衍

爲之闻而耻之曰君爲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雠衍请受甲

二十万爲君攻之以万乘之君而行剌是盗贼之事故衍耻而愿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

马使其君内热发於背然後拔其国忌也出走畏忌而走然後抶音秩

击也其背折其脊抗吭拊背之意季子魏臣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

者旣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

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魏诚非齐敌而衍顾爲夸大之言此季子耻之而以筑城爲喻华

子魏臣闻而丑之丑其未闻道也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

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

君求其道而已矣罪莫大于可欲善言伐齐则见利之可欲固乱人也善言勿伐则见善之可欲亦乱人也

谓伐与不伐乱人也者不免于有见又乱人也惟求其道则不滞于一偏之见乱之所由息也惠子惠施闻之

而见戴晋人梁贤人惠子荐之於王戴晋人曰设喻有所谓蜗音瓜蜗牛也者君

知之乎曰然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

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蜗牛

小矣而左右两角之触蛮则又小之小者知所争之至小则进于不争矣君曰噫其虚言与音余曰

臣请爲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太虚之间也

曰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人迹所及爲通达谓四海之内也若存若

亡乎今以四海爲大以太虚视之若有若无至微??矣故日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

魏於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以中国而视魏魏小矣梁其所都于魏之中而覩所都之地则梁又

小矣於所都之中而观王之一身则又愈小矣王与蛮氏有辨乎君曰无辨天下固蜗也王

固一触蛮也奚以异哉故曰无辨客出而君惝音敝然若有亡也茫然自失者始知所争之

不足争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

夫吹管也犹有嗃音涸也吹剑首者吷音血而已矣管犹有窍比之箫笛虽无音节

吹之犹有嗃然之声若剑首之环吹之吷然过矣全无声也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於

戴人之前譬犹一吷也尧舜圣人也道圣人于大人之前则圣者失其爲圣安得有声乎哉尧舜且无

声况蛮触乎大晋人止以小梁国也孔子之楚舍於蚁邱之浆卖浆之家其邻有夫

妻臣妾登极乘屋也者子路曰是稯稯音宗发乱不整子路异之何爲者邪仲

尼曰是圣人仆也隐爲仆隶是自埋於民自藏於畔埋于民则不爲可见之行藏于

畔则不居中正之德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

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声消志无穷退藏于宻而游方之外欲无言而不能

无言与世违而不屑与俱将欲逃世而去也以圣德游人间而人莫知犹处陆而沈人莫见也是其市南宜

僚邪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邱之着於已也知邱之

适楚也以邱爲必使楚王之召已也彼亦知吾之知彼也必将属王召之矣彼且

以邱爲佞人也夫若然者其於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

身乎彼将以我爲多言而佞矣有德之人其远佞也惟潜藏之不出而肯我见乎而何以爲存言其必去

而不留矣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挈妻子而去之絶人逃世也长梧封人问子

牢曰君爲政焉勿卤莽卤刚卤之地人多倦耕而草生莽草莽也治民焉勿灭裂田中

无水而有裂文昔予爲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

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尽易耕耘之法深其耕而熟

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飱音孙封人治田喻政庄子又因以喻学也庄子闻之

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

遁其自然之天而离其无生之性灭其情亡其神灭其顺应之情而亡其思虑之神以众爲

如此之人甚众也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孼爲性雈苇蒹音兼葭音加始

萌以扶助也吾形寻渐也擢吾性欲恶始萌之时谓可以扶吾形随卽擢乱吾性始字与寻字相呼应

并溃漏发不择所出精气散逸上溃下漏不知所出漂疽疥痈所谓溃也内??溲膏

所谓漏也是也性得其养则形神俱妙失养则形神俱病理之常也此便是卤莽之报

吕志甫曰爲道日损以至无爲是所以治形理心者也而乃遁天离性灭神亡情以众爲而不知止则卤莽之甚矣内之

欲恶爲雈苇外之蒹葭扶吾形寻擢吾性天理灭矣於是时而欲治之可得乎并溃漏以下皆欲恶爲孼夺其眞之所爲

也栢矩有道之人学於老聃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

是也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於齐至齐见辜人焉推而

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矩游至齐见罪人而哀矜之故幕之泣之也曰子

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独先离之曰莫爲盗莫爲杀人莫疑词言子之

罹此辜者莫是爲盗乎莫是杀人乎所以致此者必有其由荣辱立然後覩所病货财聚

然後覩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

时欲无至此得乎太古之治不尙贤不贵难得之货今尙名则荣辱立尙利则争端起人之所病莫如辱莫

如贫所争莫如荣莫如货自圣人立之轨物以辨贵贱而天下因有贫富病者争者日甚一日以就穷困而无休时欲其

不盗不杀庸可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爲在民以失爲在已以正爲在

民以枉爲在已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古之人君得与正本不在民也

而以爲在民失与枉本不在已也而以爲在已一物之失其则则曰匹夫不获时予之辜其责已也如此今则不

然匿爲物而愚不识大爲难而罪不敢重爲任而罚不胜远其

涂而诛不至四者皆末世苛刻之政民知力竭则以僞继之日出多僞上之

人士民安取不僞下之人夫力不足则僞知不足则欺财不足

则盗盗窃之行於谁责而可乎夫僞也欺也盗也皆不足之故也民之所以不足谁之责也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於是之而卒诎之以非

也凡人是在事始觉非在事卒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伯玉行年五十

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犹末化也至六十而化安知六十之化非五十九年之非耶万物有乎生而莫

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

知之所不知而後知可不谓大疑乎万物生出非无根无门但虚寂而有所不觉耳所知

卽有名有状者物也所不知卽无名无状者物物者也根也门也已乎已乎且无所逃巳乎巳乎

谁能逃此而独爲知乎阴符经云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意盖如此此则所谓然与然

乎始乎自疑终乎自决卽非与曰非也之意仲尼问於太史大弢音韬人名伯常骞狶韦

二人名曰夫衞灵公饮酒湛音耽乐音洛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

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爲灵公者何邪何以諡之爲灵大弢曰是因是

也因国人之同是而諡之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史鰌奉

御犹今之召对也而进所所居之处搏币而扶翼以鰌爲贤而奉御之劳故搏币而扶翼之使其不得

终礼此其所以爲肃贤也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

以爲灵公也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塟於故墓不吉卜塟於沙

邱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椁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音凭其子

灵公夺而埋之子孙不可凭藉遂爲灵公所夺见未生之前此名巳定夫灵公之爲灵也

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吕吉甫曰大??伯常骞则以人论之狶韦则以天论之以天论则虽名諡

固非人之所能爲也少知问於太公调曰何谓??里之言太公调曰??

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爲风俗也人物虽异风俗则同合异以爲同合姓名爲

??里异爲同也散同以爲异散??里爲姓名同爲异也非如一家之言异不能合同不能散也今指

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於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譬之

马散爲百体指其一处不可言马总其百体合而爲一方可谓马喻异不见道合而爲同方始见道是故??山

积卑而爲高江河合水而爲大大人合并而爲公??山积卑江河合水大人

合公亦不外乎此理盖能合邱里而得宜则合天下之物情亦犹是也在乎公之一字而已是以自外入

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外人者听言者也中出者立言者也听人之言

吾心虽有所主而不可执定一已之见立言垂训吾心虽有取正而不可距逆他人之意四时殊气天不

赐故??成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四时运行而天无私厚故成??五官効职而君无私

人故国安文武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凡人已所

无之物或天赐之或君赐之皆外增其所未备惟文武俱全之大人不待赐而德备于已故文武惟其所用析万物而观

之殊性则殊理似有私厚于其间而道则万物统体一太极浑然而无名未常私厚一物也无名故无爲

无爲而无不爲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湻湻至有所拂者而

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凡物有名者必有所作爲作爲多私伎俩穷而不能

爲矣惟道无名故无爲所以不能穷其爲而无不爲矣此何故以时有终始而道无终始世有变化而道无变化祸福湻

湻似无分别天下祸福有不当至者是爲有所拂然而祸福亦有合应者则爲有所宜犹人之面相虽殊有祸当祸福当

福而爲正者亦有不当祸而祸不当福而福爲差者君子甯德备而未必获福适值其拂不爲无德而徼福冀天之差

比于大泽百材皆度观乎大山木石同坛百材虽异而同度于大泽之中木石虽异

而同萃乎大山之上则同中有异而异之未始不归于同此之谓??里之言少知曰然则

谓之道足乎言于??里则天下可知少知便以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而爲道太公调曰不然今

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

物不止于万而以万称约而言之也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

者也道者爲之公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形气奚止天地阴阳举其大者

耳道本无名强名之公又强名之大人因以大号之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

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道本无名而以名称之则已有矣乃将得与无名者比哉若以斯而辨道

不犹狗马之大小远不相及哉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

起少知闻不得与道比故疑于无物而问万物之所生从何而起太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

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调从起处说起太极旣判阴阳乃分悬象着明照也阴阳互藏其宅盖也阳舒

阴惨治也四时之气代谢生克循环不穷欲恶去就於是桥高起之义起雌雄片合於

是庸有万物乘气机以化生有生则有情矣欲恶取舍突然而起雌雄分合动静有常矣安危相易祸

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之可志也情欲旣起

则不能无事故安危祸福缓急聚散因之名实精微件件可纪而志也随序之相理先後相随之谓序相

理而不乱也桥运之相使桥则乘之以行运则因之以济升降屈伸若或使之也穷则反终

则始此物之所有穷反爲通终则必始造化如此物理亦然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

物而已言到尽处知到至处总来只说得个物字故日极物覩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

其所起此议之所止然以言言道以知知道非实覩道者也惟覩道之人不随物之终不原物之始归之

无有此辩论之所以息也直到未始有始也者处方爲究竟少知曰季眞人名之莫爲接子

人名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於其情孰偏於其理莫爲谓莫之爲而爲无以

宰之也或使谓若或使之然者有以宰之也二家孰当孰否求以决之太公调曰鸡鸣狗吠是

人之所知造化之妙非若鸡鸣狗吠之易知也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

又不能以意其所将爲旣不能以言论究其自化又不能以臆度测其将爲斯而析之精

至於无伦大至於不可围或之使莫之爲未免於物而终以爲

过若将此理精而析之小无伦而大不御岂二人之说所能尽乎或之使莫之爲是论物而非以论道也论物则未免爲物

所囿而终有失言之过矣或使则实莫爲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

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言或使明明说有个主使之者太说实了言莫爲全

是偶然聚散适然生死太说虚了故谓其有则名实俱有而囿于物之居後天也谓其无则名实俱无而在乎物之虚先

天也大抵曰有无皆可以言传可以意度以此求道而道愈远矣此段大是禅宗释氏之经典意语多本乎此未生

不可忌巳死不可阻死生非远也理不可覩或之使莫之爲疑

之所假造化鼓出机则生乎不得不生吾不可忌之而不生鼓入机则死乎不得不死吾不可阻之而不死死生相去

不远死生可覩而所以生死之理不可覩冥冥之中疑其若或使之又疑其莫之爲总之皆假也吾观之本

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

吾观道之本往无穷则迎不见首吾求道之末来无止则随不见後是物之理非物之形也或使莫爲言

之本也与物终始言莫爲或使者其立言之本旨始终要在物上见道终不能离物所以不得道不

可有有不可无道之爲名所假而行谓道爲有则着于色相谓道爲无落于边见道不可

名强而名之其所名者皆假而已或使莫爲在物一曲夫胡爲於大方曲偏也二

者之论皆局于一偏胡足以语大方乎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

终日言而尽物同一言也若果有所见虽谓之言亦可以尽道希言自然也若无所见则言不足以尽道第尽

物而已多言数穷也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自物

观之道本无物自道观之无物非道言之不可默之不可非言非兽之中自有至极之议

复圭子曰甚矣古今人之不相及也以今人兢进古人恬退

也而则阳之爲人则古而今也始因夷节求见楚王而不果

旣又因王果而求见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彼其爲人也以

山水之间而自娱吾之所有志而不逮者也而夷节则不然

富贵中人也非道德中人也其知识神情与之相助以求富

贵则有余与之相助以乐道德则不足譬之冻者必假衣衣

虽厚不若春和而冻解也暍者必愿风风虽冷不若冬至而

暍消也慕进者必假资于权门权门虽焰不若恬退者之自

贵也以楚王之势威而且猛非佞人而有正德者安能挠其

不正以归于正乎故圣人者出穷而能化家人达而能化王

公与人常乐道而塞兑不言人亦饮其和而自醉况与之并

立而父子不各正与之同居而设施不咸宜者乎若楚王之

势不啻冬之寒暍之??故曰待公阅休与之同见楚王上有

助乎君下有益于友盖规之也人知圣人以万物爲一体不

知圣人止於能自尽其性静处见其复命动处见其炼神谓

圣人与天爲徒也可谓圣人爲伦类中之眞人也亦可何世

人不满百年而怀千??之忧大梦未完而钟鸣漏尽付之於

无可奈何者多也人有美色爲人所喜犹圣人之爱人爲人

所誉监与告并能彰人之美而彼若不知不闻美卒不因之

有损则好好色者人之性也若圣人则无爱而无乎不爱有

其实者必有其名虽至仁无誉圣人不自知其爱而人莫不

安者好德亦人之性也夫旅栖者返故国见故物而喜况内

照者得见本来面目其可喜又当何如故古之冉相氏得环

中之窍则道随之而成其年虽永能化精气而不能化幻身

何不舍此幻身而作飞天仙乎师天而不狥物惟圣人爲能

忘天忘人忘始忘物正行而不倚旁行而不流不闻汤爲司

御尹执权衡以爲万民傅乎彼其革夏命也不囿于规矩也

不过成汤之功以着千秋之名耳孰知名乃剩物也君得臣

见爲知人臣得君见爲择主而仲尼之徒犹罄其思虑以爲

万世之师傅也亦圣人爱人之心不欲万古如长夜仲尼日

也千古若少一仲尼必不成世界三百余日而除一日亦不

成??功内有贤师傅立於下而後外有明良兴于上若无仲

尼之徒以师于内安得外有硕辅以佐圣主乎公孙衍因齐

侯背约而欲兴师以雪耻此季子又耻衍之耻也犹坏已成

之城而徒爲胥靡苦耳衍乱人不可听也华子丑其不闻道

乃曰君子之事其君甚不可以有心爲也善言伐齐者似太

多事乱人也善言勿伐者又似不事事乱人也谓伐之与不

伐乱人者又似无归着亦乱人也然则若之何君亦求之道

而已矣道何物也所谓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者也惠子闻

之而见戴晋人曰环天下之大犹一蜗也环天下之各国其

国犹国於蜗之左右角者曰触氏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

尸数万逐北旬日且爲虚言乎爲实事乎君知以意在四方

上下爲无穷则知游心于无穷而反于四通八达之国甚??

小也君日然曰通达之中有魏则魏小于魏中有梁则梁亦

小于梁中有王则王亦小信斯言也则王与蜗角之蛮氏有

辨乎无辨乎君始自失乃悟其所争之不足争也客出惠子

日夫吹管也犹有声吹剑首者吷然而已矣无声也尧舜人

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安得有声誉

乎孔子之楚见有夫妻爲人臣妾而登极者子路曰是人发

乱而稯稯何爲者耶仲尼曰是有圣人之德而隐于仆隶也

自埋而自藏声销而志大虽言而不言入世而玩世是陆沈

者耶抑爲市南宜僚耶子路往请召之孔子曰彼何人者耶

不卜而先知知??之扬已且恶闻其言而况肯目击之乎子

路往视之其室已虚矣长梧封人问子牢曰愼终如始政之

经也抚字心劳民之主也耕耘而卤莽灭裂者且有卤莽灭

裂之报况爲政治民乎庄子闻其言而得治形理心之道焉

彼众人之遁天离性灭情亡神者皆卤莽其性也内之欲恶

爲雈苇蒹葮似以扶吾形不知欲恶炽而天理灭矣上溃下

漏将安所底止乎栢矩学老聃之道请之天下游之齐见一

辜人解衣衣之号而哭之曰天下有大菑子何爲而先离莫

是爲盗耶莫是杀人耶天下有大荣而爲人所趋斯有大辱

而爲人所病货有大聚而爲人所积斯有大散而爲人所争

今之爲政者以所病招所争欲其不盗不杀人此必不得之

数也古之君人者有善则归之于民有不善则归之于已凡

有所失必退而自责而可望于今之人哉匿爲物而愚不识

犹小试之也大爲难而罪不敢则责人以不堪矣重爲任而

罚不胜犹薄处之也远其涂而诛不至则死者不可复生矣

羣知屈羣愚羣力又屈羣知民之知力竭惟有欺僞而巳矣

欺僞不巳窃盗生焉爲民上者胡不自责自非如蘧伯玉之

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安知今之所谓是非五十九年之非耶

凡物有生者有生生者根也有出者有出出者门也有知者

生与出也有知其知之所不知者根与门也天下有大知斯

有大疑吾欲已乎已乎而不爲大疑逃不知而爲独知岂知

不知之知乃深於知者也衞灵公无道之君也而何以諡之

爲灵太史弢曰此亦因众人之所是而是之者也伯常骞曰

夫灵公虽纵于色欲而肃于见贤不以人欲蔽天理也此其

所以爲灵也狶韦曰夫灵公死而卜葬掘得石椁有铭焉曰

死者之子孙不得凭藉有灵公夺而埋之则灵公之爲灵也

久矣天也非人也二子何足以识之少知问於太公调曰何

谓??里之言太公调曰方殊气则殊风殊风则殊俗此五方

之风俗也然而有一方之??里合十姓百名而成一方之风

俗人心虽异而民俗则同不殊风也习染虽同而趋向各别

其流分也亦犹指马之一体不可以爲马必合百体而後成

其马??山积卑可使之高江河积氷可使之大大人聚天下

邱里之言可合私以成其公不知大人至公亦至虚也有时

而听言自外入未尝以有主之心而自执有时而立言自中

出未尝以持正而外距天无私气故??成君无私人故国治

大人不私才故德备道无私物故无名无名故无爲惟无爲

而後能无不爲卽时有终始世有变化而总不出祸福二端

卽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故以拂而得宜者有之若自殉殊

面之见以爲正矣而反获差者亦有之又福兮祸所倚也譬

之大泽之百材合而爲匠石之用异而同也大山之木石散

而爲天下之用同而异也若冥理而归于道复何同异之辨

哉夫同异不足以尽道亦犹物数称万不足以尽物各以其

大者言之耳夫形之大者天地统之气之大者阴阳统之道

又以统天地阴阳其大讵可量耶然旣有道之名又安可与

无名者比哉少知因疑于无物故问万物之所生从何而起

太公调从起处说起太极分两仪便有日月相照也阳升阴

降阴降阳升相葢也阳消而阴长阴消而阳长相治也四时

递更相代也盈虚消长互爲生克相生相杀也万物有生则

有情而欲恶之最初起者莫如雌雄之分合然而皆良知也

故曰庸有卽安危祸福缓急聚散之不齐不知者以爲名实

之可纪精神之可志而知之者以爲物态之次第气运之驱

使也恶知穷则必通终则必始物之常理乎况言与知到至

处止能尽物而见道者直究夫物之未始有始也者而辨论

息矣故谓道爲莫爲又谓道爲或使两者皆偏孰知道无言

言之非也道无意意之非也无小无大杳杳冥冥其中有神

可谓爲或使可谓爲莫爲乎将以涉有名实爲是堕于物也

将以涉无名实爲是又堕于虚也大抵不可言不可意者道

之精也一着于有无则可以言言可以意意者道之粗也有

无莫大于生死未生不得不生巳死不得不死死生一气也

死生可覩而理不可覩世有以或使莫爲起见者皆疑情也

假设也吾欲观道之本先天地之始而无始本可观乎吾欲

观道之末後天地之终而无终末可观乎有穷有止者物也

无穷无止者理也物有终始而言斯亦有本道不可有以其

无有也有不可无以其自无非我无之也然则道本无名不

得已而假名之耳彼或使莫爲二者之论皆非大方也同一

言也若言足以达意则一言亦尽道况终日言乎言不足以

达意多言数穷只尽物耳终日言奚益乎故欲穷道物之极

言之不是默亦不是吾言而未尝言非言也默而未尝默非

默也非言非默乃爲议道之极而无以加矣太公调其知道

道藏辑要牛集十一终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