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多尔衮这一番精心炮制的马屁,犹如挠痒痒一般,正好挠到了朱由校的痒处,引得他不禁发出了一阵比之前更加爽朗的笑声。
笑声过后,朱由校心情愉悦地骑上了御马。只见多尔衮赶忙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牵引着马匹,缓缓地朝着城中走去。
一路上,多尔衮兴致勃勃地为朱由校介绍着沿途的景致和情况。他详细地讲述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见证过大明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壮烈牺牲。
朱由校默默地听着多尔衮的讲述,心中渐渐涌起一股沉重的感觉。他凝视着这片陌生的土地,仿佛能够看到昔日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血肉横飞。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英勇献身的大明将士们,他们的身影在朱由校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渐渐地,朱由校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陷入了沉思,不再言语。
朱由校来到了多尔衮亲自为他督造的行宫,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前线的战况。“如今前线战事如何?”
多尔衮见状,连忙吩咐身边的参谋将随身携带的地图铺展在御桌上。然后,他指着地图上的各个标记,详细地为朱由校讲解起此时明俄两国激烈的战事。
原来,在接到朱由校的圣旨之后,多尔衮果断地停止了主动进攻的步伐,明军开始由进攻转为防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防御和建设,明军在乌拉尔山脉东线修筑了大量的堡垒。这些堡垒不仅坚固无比,而且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水泥和巨石。
这些掺杂了水泥和巨石的堡垒,宛如钢铁长城一般,硬生生地顶住了俄国人无数次的炮火轰击。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明军不仅成功地抵御了俄国人的进攻,还在大量杀伤敌人的同时,给予了俄国人沉重的打击。
不仅如此,多尔衮还亲自率领大军,趁着夜色对俄国人的大营发动了突袭。这一举动让俄国人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自开春以来,明军虽然付出了五千余人的伤亡代价,但却成功地歼灭、俘虏了俄国人五万余人。这一战绩无疑是辉煌的,也让朱由校对多尔衮的军事才能更加钦佩。
此时的明军,早已经在乌拉尔山脉东线,集结了40万大军,火炮更是达到了五千余门。
似乎已经觉察到明军正在集结兵力,俄国人同样在乌拉尔山脉西线,砸锅卖铁的集结了20万大军。
双方之间大战一触即发。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