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驻军得知荷兰人发动锡兰之战的消息时,已经是三天之后了。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他们惊愕不已。而就在这三天里,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追逐战正在印度洋上激烈展开。
明军印度洋舰队的小分队,由十艘军舰组成,他们伙同着十余艘明国武装商船,以及数艘葡萄牙帆船,勇敢地冲了荷兰舰队的封锁线。
然而,荷兰人并不会轻易的放他们离去,荷兰战舰一边不断的调整的航向,一边疯狂的冲两国舰队开火。
尽管占据了战场优势,可最终因为两国官兵悍不畏死的搏命打法,最终还是有五艘明国军舰冲出了包围圈。
荷兰舰队司令,犹豫片刻之后,选择了兵分两路。一路就地剿灭地方的所有反抗力量,一路对逃跑的明舰展开了如饿狼一般紧追不舍。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追逐战中,明军小分队一边与荷兰人在波涛汹涌的印度洋上展开激烈交火,一边还要在茫茫大海中辨别方向,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
在逃跑的过程中,明军小分队遭遇了数次生死攸关的时刻。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掀起巨大的水柱,战舰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但他们毫不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巧,一次次化险为夷。
最终,经过漫长而艰苦的逃亡,仅有两艘带着滚滚浓烟的船只成功逃回了缅甸港口——丹兑。这两艘伤痕累累的战舰,仿佛是从地狱归来的勇士,见证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海战。
然而,此时的丹兑港口却远非安全之地。此时,距离大明帝国占领缅甸才过去一年多时间,内陆的缅族的反抗军还在四处点火,数十万驻缅军,正倾力于连绵不绝的剿匪任务。
因此,缅甸各港口的码头建设都未彻底完成,而丹兑港口两侧的山上也没有修建任何防御工事。可以说,整个港口的防御力极其低下,几乎不堪一击。
荷兰人眼见明舰驶入港口,他们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港口,而是在港口外稍作停留,发射了几发炮弹后,便如幽灵一般退回了大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这几颗炮弹虽然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荷兰人的这种挑衅行为,却像一把火,直接点燃了在港明国人的怒火。
消息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落,迅速地向缅甸的四面八方蔓延开来。它们就像接力赛的选手一样,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着这个惊人的消息,一直飞到了遥远的京城。
时间来到了天启三十二年(1652年)的五月,驻守在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舰队第四分舰队的司令杨超凤,成为了第一个得知这个消息的人。他震惊地看着手中的情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波澜。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