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制止,消息一路从军营传遍陌城,京城内都隐约有了耳闻。
大军与圣驾返京,一半奏折是请求他广纳后宫开枝散叶,一半是劝谏与温辞在一起,于理不合,于江山社稷有害。
内容大同小异,打开两本,便没了兴趣再批阅。
早朝上,众朝臣看见一身绯红官袍的温辞,皆是唉声叹气,仿佛大梁江山要亡于此。
只有沈明玉主动上前作揖:“侯爷。”
“沈尚书。”温辞回礼。
齐璟琰清扫朝堂,沈明玉也从侍郎变成尚书,名正言顺掌握户部。
随着齐璟琰到来,小祥子宣布上朝。
众朝臣顾不得什么秩序,七嘴八舌试图阻止帝王与镇北侯的荒唐。
他们不敢说太难听。
一位是手握大权的皇帝,一位是刚刚远征匈奴的镇北侯,骂谁都不合适。
齐璟琰撵走左右两党文官,却并非要将朝堂变成他的一言堂。
留下或晋升了大多真才实学的官员,现在引经据典起来也格外拿手。
“陛下,自古明君没有将个人情感凌驾国家之上的,陛下的明君之相显矣,莫要因小失大。”
“古时分桃断袖,逃不过色衰而爱弛,一时的情爱怎比的上陛下的英名?”
齐璟琰靠着龙椅,百无聊赖地哼笑:“名声,你们昨日还骂朕暴君,今日便说朕是明君?”
暴君、明君不是他们读书人定下的。
父皇在世,抬高读书人地位,放任文官揽权,明面上,读书人谁不夸赞仁君,可底下百姓苦不堪言。
眼看齐璟琰这里说不通,便有老臣矛头对准了温辞:“侯爷,你之功绩,放入史册,亦是名列前茅,真要为一时情爱,落一身骂名?”
老臣痛心疾首一脸惋惜,温辞清楚他是真的为自己可惜,但各人想法与追求皆不相同,不必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温辞笑了笑,风轻云淡道:“有何不可。”
功名利禄他得到过太多,于他无用,弃之不可惜。
老臣一噎,齐璟琰压下笑意,啧了一声,眼底满是不耐:“好了,匈奴后续处理尚未解决。”
众朝臣摇头叹息,但不得已先解决要紧之事。
二王子顺利被护送回匈奴,成为下一任匈奴王,商路顺利开通,大梁的商品换取匈奴的牛羊马匹,匈奴再换取粮食。
于是,匈奴尽管战败,但后面生活并未降低多少,好战之声鲜少再有。
期间齐璟琰在宗室之中,排除‘渣受’六皇子血脉,选了十几名资质上佳的孩童,有男有女,划入名下,当作皇子皇女培养。
继承人问题解决,朝堂争论少了大半。
短短十年,政清人和,国库丰饶,兵强马壮,皇子皇女多数优秀。
国家一旦强盛,不自觉便会将目光投向周遭。
齐璟琰回寝宫,温辞正俯身凝视周边地图,察觉来人,抬眸笑弯了眉眼,阳光落在他身上,晃得齐璟琰愣神。
下一瞬温辞卷上地图,似乎只是看看,没有其它想法。
齐璟琰眸色暗了暗,随着国内呼战声愈发鼎沸,不用温辞说出口,他便说道:“去吧,我在京城等你凯旋。”
他知道,待在京城温辞每天也是欢喜的,但时间长久了便会感到无聊,他相信温辞能力,纵然不舍,也放他出去征战。
温辞接受了齐璟琰的好意。
登基十五年,周边小国无不俯首称臣,实现了万国来邦,这时,朝堂反对声,接近于无。
烟火绽放,红绸遍地。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