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远征军总司令兼海军总司令海军上将亚历山大·米尔恩爵士正在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专门为军官造的办公楼里带着一批军官研究作战方案。
米尔恩爵士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被俘虏的海军报告中所提到的中国人在小船上发射的巨型炮弹,能在海面上像船一样行进,直接接触到舰船的水线爆炸。
在水线爆炸对舰船来说是致命的,一旦撕开防护,海水就会涌入船舱,虽然英军军舰已经有了分舱设计,但一旦有几枚这样的巨型炮弹击中,那军舰也抗不过去。
武器的仿制设计已经交给兵工厂了,至于什么时候能研发出来,那还不知道,关键是在这一场远征战中如何防御对方的这种新式武器。
目前的思路是大密度的炮击覆盖,小船无法进入火炮覆盖区域,而且有极大可能在炮弹在水面航行时候将其轰击沉没。
英国海军一贯的海上阵型是一字型排列阵型,三级以上军舰炮火的密度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对方从首位攻击薄弱的船首和船尾那就无法用密集炮火覆盖。
所以,这次远征的海战必须要打破传统阵型。
米尔恩爵士的想法是采用弧形阵型,这样可以相对对方小船发射的区域,提高炮火的覆盖率。另外自己这一方也要安排小型船只,守护阵型两头的船只。大船对大船,小船对小船。
被俘虏的海军们还提到一项重要问题,就是对方小船的速度奇快,几乎无法瞄准射击到对方。这也让米尔恩爵士头疼,最终想的办法,是在阵型首尾的舰船增加人手,像对方一样,利用火箭和臼炮的密度来覆盖,让对方无法从那里袭击。
这对军舰的载荷提出了要求,需要运载大量的炮弹来支持这一战术。从而也对后勤支撑提出了要求,这一次远征对敌方的实力预计已经远超上一次,武器装备和弹药的数量也是要相当高的数量,军工厂正在马不停蹄的生产,已经开始向安南国的后勤基地嘉定城运输了。
亚历山大·米尔恩爵士觉得这次远征是一次非常奇怪的战争,远在东方的敌人不可揣摩。不像是以法兰西或者俄罗斯为敌,敌手的一切都可以推演,变化无非在火炮的射程和军舰的机动性上是否有了一些进步。
东方的敌人有着自己所不能了解的东西,这种感觉就像十字军东征一样,要面对强大的蛮荒地带,在没有接触之前,你并不知道如何用剑去对付敌人的弯刀,或许敌人的弯刀后面还有一条铁链,可以当作飞刀来使用。
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出发前,让随着自己出发的舰长和军官们熟悉新的阵型和自己的想法,再点燃他们的智慧。
攻占的地点现在上层还在广州和上海之间犹豫,选择这两个地点因为水文条件熟悉,陆地地形条件也都熟悉。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