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单凭李秀成手上这点舰船要和英法联军来对抗,那无异于是个笑话,所以李秀成和陈玉成还是将重点放在岸线不失上,确保让英法联军得不到补给,坚持时间,等待“丰南号”海上的支援。
可以说这次,整个中国海岸线上都做好了抵御英法侵略者再次入侵的准备,而且整体士气也今非昔比,这种形势的转变完全建立在“丰南号”上次打败了英法联军的基础上。
就连曾国藩也去信给曾经的手下沈葆桢,让他听从沈云峰的调度,切不可从中作梗,误了大局。
《中国时报》此时则大量刊载爱国文章,在这种风潮之中,一些地方知名的大儒也提笔写下文章,托人送来,要在《中国时报》上吐露心声。
不管这些文人是出于何目的,但他们的名声确实有利于掀起读书人和普通百姓的爱国热情,《中国时报》也会在其中选择一些刊登,弘其名声。
沿海官府也下了通知,各地百姓见到洋人的军舰要第一时间向官府或者军队报告,不得卖粮食及任何物品给洋人军队。要是保不住粮食,就毁了逃走。不得给洋人做工。若被洋人强征,要伺机逃跑。
山雨欲来风满楼,沿海百姓也都知道洋人要来侵略,也知道朝廷要坚决抵抗洋人,但是这一次主战的舆论牢牢压住了主和派的声音。
但是在广州,沈云峰还是提醒沈桂芬,务必要广发告示,广传消息,要将侵略者和西洋来的商人分开,切不可让百姓打杀商人。
香港和澳门也停止发放了前往广州的签证,先确保安全再说,反正香港和澳门的西洋商人在广州也大部分有代理商,能保证中国货物的收购。
不过,战争的风声传出之后,很多外商的商贸活动也都减少或者停止了,尤其是在香港和澳门的货物储存,要等待战争结束再说,怕货物损毁在战火之中。
安南也受到波及,法国人意图趁着这次英法联军大规模的远征,扩大在安南的殖民地。已经多次与安南的阮氏朝廷联系,要求租借更多地皮用于这次战争建立后勤据点,并要求准许法国商人进入安南内地采购。
安南阮氏朝廷和法国人来来去去已经不少个回合,当然知道法国人的心思,一直在拖延,一边在将从“丰南号”的军火向南边运送,构筑军事防线,防止法国人一旦在中国胜利后,军队杀回嘉定城,向安南内陆进攻。
所以,安南与“丰南号”此时在共同利益面前,形成了暂时的联盟。“丰南号”继续向安南国售卖军火,而安南则动用自己的情报系统为“丰南号”搜集英法联军在嘉定城的情报。
“丰南号”也依然在向嘉定城进行渗透,安保队有一大批安南人的优势,肯定是要用的,安南国的情报自然很好,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验证的,再说,在安南建立情报系统也是应有之意。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