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梦幻旅游者 > 第296章 香串风波

第296章 香串风波(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黛玉点头:“是为那香串的事。”

宝钗叹道:“果然如此。我早听说忠顺王府一直在找北静王的错处。那香串若是处理不当,恐怕会酿成大祸。”

二人相视一眼,心中都明白其中利害。宝钗忽然道:“那日宝玉要将香串赠你,你拒绝得好。”

黛玉微微一笑:“姐姐不也提醒得及时?”

宝钗打量黛玉片刻,轻声道:“林妹妹,你我一向不算亲近,但我心里是佩服你的。这府中多是糊涂人,难得有你我这等明白人。”

黛玉闻言,对宝钗的看法也有所改观。原来她并非一味圆滑世故,而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却说宝玉被叫到王夫人房中,原来是薛姨妈来了,带来些时新果品。宝玉陪着说了一会话,薛姨妈忽然问道:“听说前日北静王赠了你一串香串?”

宝玉心中暗惊,怎么连薛姨妈都知道了?只得答道:“是,不过我已好生收起来了。”

薛姨妈点头道:“收起来好。御赐之物,非同小可。听说忠顺王府的人昨日来过了?”

王夫人接口道:“正是呢,莫名其妙地问起香串的事,吓得我心跳不已。幸亏宝玉没有糊涂到处炫耀。”

薛姨妈道:“姐姐不知道,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忠顺王府与北静王明争暗斗,我们这些人家,稍有不慎就会卷进去。”说着压低声音,“听说皇上对北静王与老臣世家交往过密很是不满呢。”

王夫人叹道:“这些朝堂大事,我们内宅妇人哪里懂得?只是苦了孩子们,连收份礼物都提心吊胆的。”

宝玉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这才明白黛玉那日为何反应如此激烈。原来这小小一串念珠,竟牵扯着如此复杂的朝堂争斗。

晚间歇息时,宝玉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黛玉那日的态度,愈发觉得她非同一般女子。她看似孤高自许,实则深明大义;看似敏感多疑,实则洞察世事。

次日,宝玉特意往潇湘馆去。见黛玉正在抚琴,便静静站在一旁聆听。琴声淙淙,如流水般清澈,却又带着几分忧思。

一曲终了,黛玉抬头见是宝玉,微微一笑:“怎么不声不响地站着?”

宝玉道:“听妹妹抚琴,如聆仙乐,不忍打扰。”顿了顿,又道:“我是来谢妹妹的。”

黛玉不解:“谢我什么?”

“谢那日妹妹拒收香串。”宝玉诚恳道,“我原以为妹妹是使小性儿,如今才明白妹妹是深谋远虑。若不是妹妹,恐怕我已经惹出大祸了。”

黛玉轻抚琴弦,淡淡道:“你如今明白了就好。我们身处贾府这般人家,一言一行都有人盯着,不得不谨慎。”

宝玉叹道:“只是这般活着,也太累了。连送个礼物都要思前想后。”

黛玉抬头看他,眼中闪过一丝怜悯:“你呀,就是太过天真。殊不知这世间多少祸事,都因一时不慎而起。”她想起父亲林如海生前教诲,轻声道:“我父亲常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如今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宝玉闻言,对黛玉更是敬佩。原来她不止才华横溢,更得父亲真传,深谙世情人心。

却说那串鹡鸰香念珠,宝玉本已收在箱底,不再取出。不料一日贾母忽然问起:“听说北静王赠了你一串香串?取来我瞧瞧。”

宝玉只得取来。贾母仔细看后,叹道:“果真是好东西。只是...”她沉吟片刻,“御赐之物,北静王转赠于你,实在不妥。你还是寻个机会,委婉归还才是。”

宝玉为难道:“这...如何归还?岂不是驳了北静王的面子?”

贾母道:“总比留下祸根强。你就说御赐之物,不敢轻易收受,故而奉还。”

宝玉只得应下。

几日后,北静王府设宴,邀请贾府众人。宝玉趁机求见北静王,委婉表示要归还香串。

北静王闻言大笑:“世侄何必如此拘礼?本王赠你,你收下便是。”

宝玉恭敬道:“王爷厚爱,晚辈感激不尽。只是这是圣上亲赐之物,晚辈年轻识浅,恐保管不周,有负圣恩。还请王爷收回。”

北静王打量宝玉片刻,忽然问:“可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宝玉不敢隐瞒,只得将忠顺王府长史官来访之事略说一二。

北静王听后,面色微沉,随即笑道:“难得世侄如此谨慎。既然如此,本王就收回吧。免得给你招来麻烦。”

宝玉这才松了口气,心中对黛玉的远见更是佩服不已。

宴席间,宝玉偶遇北静王府的一位老嬷嬷。老嬷嬷见宝玉面生,问起来历,得知是贾府公子,便多说了几句:“王爷最近得了一幅好画,说是令尊推荐的。王爷与贾公真是投缘。”

宝玉谦虚几句。老嬷嬷又道:“王爷最爱才,听说贵府有位林姑娘,才华横溢,不知何时有缘得见?”

宝玉心中一惊,忙道:“表妹深居简出,怕是不便见客。”

老嬷嬷笑道:“老身多嘴了。只是听说林姑娘的父亲是前科探花,王爷最敬重读书人,故而有此一问。”

宝玉回去后,将此事悄悄告知黛玉。黛玉听后,沉吟道:“北静王为何突然问起我?莫非是那香串的事传出去了?”

宝玉道:“不至于吧?你不是没收吗?”

黛玉摇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恐怕那日你欲赠我香串之事,被人知道了。”

宝玉懊恼道:“定是我那日太过张扬,让人看见了。”

黛玉叹道:“事已至此,只好更加谨慎了。日后北静王府若再有人问起我,你一概推说不知便是。”

果然,过了几日,北静王府又派人来请贾府女眷过府赏花。请柬上特意提到“久闻林姑娘才名,盼得一见”。

贾母见状,心下明了,对王夫人道:“北静王府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王夫人担忧道:“这可如何是好?黛玉那孩子心气高,恐怕不愿攀附权贵。”

贾母叹道:“且看看再说吧。若是北静王真有此意,倒也不是坏事。只是...”她顿了顿,“黛玉那孩子,心里怕是只有宝玉。”

王夫人默然不语。

赏花那日,黛玉称病未去。宝钗探春等人去了回来,说北静王侧妃特意问起黛玉。

宝玉得知后,忧心忡忡地来看黛玉:“妹妹这可如何是好?北静王府看来是真的注意上你了。”

黛玉却淡然道:“注意便注意,我称病不出就是了。日子一长,他们自然就忘了。”

宝玉叹道:“只怕没那么简单。我听说北静王最是执着,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

黛玉抬头看他,眼中带着几分戏谑:“怎么,你怕我被北静王抢了去?”

宝玉急道:“妹妹还有心思开玩笑!我是真心为你担忧。”

黛玉心中一暖,轻声道:“你放心,我自有分寸。无论如何,我不会给人做妾,更不会攀附权贵。”

宝玉闻言,这才稍稍安心。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不久后,京城中忽然有传言,说北静王看上了贾府的一位表小姐,欲纳为侧妃。

这传言虽未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黛玉。贾府上下顿时议论纷纷。

宝玉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探传言来源,却无从查起。这日他来潇湘馆,见黛玉仍在安静读书,仿佛外界纷扰与她无关。

“妹妹可听说外面的传言了?”宝玉急切地问。

黛玉头也不抬:“听说了。”

“妹妹不担心吗?万一传言传到宫里,或者北静王府当真来提亲,可如何是好?”

黛玉放下书卷,微微一笑:“谣言止于智者。我若自乱阵脚,反倒落人口实。”

宝玉叹服:“妹妹真是镇定。若是换作别人,早就惊慌失措了。”

黛玉道:“惊慌有何用?不如静观其变。况且...”她顿了顿,“北静王若真有此意,早就该有所行动了。如今只是传言,恐怕是有人故意放风,试探反应。”

宝玉恍然大悟:“妹妹是说...这可能是忠顺王府散播的谣言?为的是找北静王的错处?”

黛玉点头:“北静王若与大臣家联姻,难免引起皇上猜忌。忠顺王府这招,可谓毒辣。”

果然,不久后,宫中传出消息,皇上对北静王与大臣交往过密表示不满。北静王为表清白,立即上表请罪,并表示绝无纳妃之意。

一场风波,这才渐渐平息。

事后,宝玉对黛玉的远见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想起那日黛玉拒收香串时,自己还觉得她使小性儿,如今才明白那是何等的智慧。

这日,宝玉特意制了一盏荷灯,来到潇湘馆。

“妹妹看这荷灯可好?我亲手做的。”宝玉献宝似的捧上荷灯。

黛玉接过,见那荷灯做得精巧别致,不由笑道:“难为你费心。今天是什么日子,突然送这个?”

宝玉诚恳道:“我是来向妹妹赔罪的。那日我不懂妹妹的深意,还觉得妹妹小题大做。如今才明白,妹妹真是深谋远虑,比我强过百倍。”

黛玉闻言,心中一暖,面上却仍淡淡地道:“你明白就好。日后行事,须得多加思量,不要再莽撞了。”

宝玉连连点头:“妹妹教训的是。我日后一定多向妹妹请教。”

黛玉见他如此诚恳,不由莞尔:“罢了,你我也算一起长大了,你的性子我岂能不知?若要你一下子变得老成持重,反倒不像你了。”

宝玉也笑:“知我者,林妹妹也。”

二人相视而笑,往日芥蒂,在这一笑中烟消云散。

夜幕降临,宝玉告辞离去。黛玉独坐灯下,抚摸着那盏荷灯,心中感慨万千。

她想起父亲林如海生前教诲:“玉儿,你聪明过人,但须知慧极必伤。日后处世,须得外圆内方,既保全自己,又不负本心。”

如今看来,父亲真是有先见之明。在这深宅大院中,她既要保持本真,又得周全大局,实在不是易事。

那串鹡鸰香念珠,看似小事,却牵扯着朝堂争斗、家族兴衰。她若一时糊涂收下,不知会惹出多少祸事。

“姑娘,该歇息了。”紫鹃进来添灯油,见黛玉对着荷灯出神,不由笑道:“宝二爷真是有心,这荷灯做得真精巧。”

黛玉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心中却想,宝玉虽天真烂漫,不解世情,却有一颗赤子之心,殊为难得。

窗外月光如水,竹影摇动。黛玉轻叹一声,吹熄了灯盏。

深宅大院中,危机四伏,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方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全自己,也不负本心。

而那串鹡鸰香念珠的风波,不过是她人生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涟漪罢了。未来的路还长,她必须步步为营,方能走得安稳。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黛玉沉静的睡颜上。而她不知道的是,这场风波,只是日后更大风波的一个序曲罢了。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