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十回 东门遂援立子倭 赵宣子桃园强谏

第五十回 东门遂援立子倭 赵宣子桃园强谏(第1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话说仲孙遂和叔孙得臣二人前往齐国,拜贺新君即位,同时答谢齐国派人参加鲁文公葬礼的情谊。行礼完毕后,齐惠公设宴款待他们。席间,齐惠公询问鲁国新君的名字,他好奇地问道:“为何取名叫‘恶’呢?世间美好的名字众多,为何偏偏用这个不太好听的字?” 仲孙遂回答说:“先君刚生下这个儿子时,让太史占卜,太史说:‘此子将会不得善终,无法享有国家。’所以先君为他取名为‘恶’,想用这个名字来压制不祥。然而,这个儿子并非先君所喜爱的。先君喜爱的是长子,名叫‘倭’,他为人贤能孝顺,对大臣敬重有礼,国人都希望他能成为国君,只是因为他不是嫡子,才没能立为世子。” 齐惠公说:“自古以来就有‘立子以长’的道理,更何况是喜爱的儿子呢?” 叔孙得臣接着说:“鲁国的惯例是立嫡子为君,没有嫡子才立长子。先君拘泥于常规礼法,立了‘恶’而没立‘倭’,国人对此都不满意。贵国如果有意为鲁国改立贤君,鲁国愿意与贵国结为姻亲,一心侍奉贵国,每年按时朝见进贡,绝不敢有所缺失。” 齐惠公听后十分高兴,说:“大夫能在国内主持此事,寡人必定听从,怎敢违背呢?” 仲孙遂和叔孙得臣请求歃血立誓,并订立婚约,齐惠公答应了。

二人返回鲁国后,仲孙遂对季孙行父说:“如今晋国霸业已经衰落,齐国即将再次强盛,齐国国君想把嫡女嫁给公子倭,这是强大的外援,不可错失。” 季孙行父疑惑地问:“现在的嗣君是齐侯的外甥,齐侯有女儿,为何不嫁给嗣君,却要许配给公子倭呢?” 仲孙遂解释道:“齐侯听闻公子倭贤能,一心想与他交好,愿与他结为甥舅之亲。至于夫人姜氏,她是齐昭公的女儿,齐桓公的几个儿子相互争斗如同仇敌,所以齐国四代都是弟弟取代哥哥成为国君,他们连兄弟都不顾,又怎会顾及外甥呢?” 季孙行父听后沉默不语,回去后叹息道:“东门氏(仲孙遂家住东门,故被称为东门氏)恐怕要有别的打算了!” 他还私下把此事告诉了叔仲彭生。叔仲彭生却不以为然,说:“国君之位已定,谁敢有二心呢?” 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仲孙遂和敬嬴私下定下计谋,在马厩中埋伏了勇士,让养马的人假报:“马生下了非常好的小马驹!” 敬嬴便让公子倭带着恶和视前往马厩观看马驹的毛色。勇士突然冲出来,用木棍打死了恶,同时也杀了视。仲孙遂觉得:“太傅彭生还在,此人不除掉,事情还不算完。” 于是,他让内侍假传嗣君的命令,召叔仲彭生入宫。彭生正要动身,他的家臣公冉务人,向来知道仲孙遂与宫廷勾结的事,怀疑其中有诈,便劝阻他说:“太傅不要进宫,进去必定会死。” 彭生却说:“有国君的命令,即使死,又怎能逃避呢?” 公冉务人说:“如果真是国君的命令,太傅就不会死。若不是国君的命令而死,这样死又有什么意义呢?” 彭生不听劝阻,公冉务人拉着他的衣袖哭泣。彭生挣脱衣袖登上车,径直前往宫中,询问嗣君在哪里。内侍欺骗他说:“内厩的马生了马驹,嗣君在那里观看。” 随即带着彭生前往马厩。勇士们再次围上来,将彭生杀死,并把他的尸体埋在了马粪之中。

敬嬴派人告诉姜氏:“国君和公子视,被劣马踢咬,都死了。” 姜氏大哭,前往马厩查看,却发现两具尸体已经被移到了宫门外。季孙行父得知恶和视的死讯,心里明白是仲孙遂所为,但不敢明说,私下对仲孙遂说:“你做事太狠毒了,我都不忍心听。” 仲孙遂推脱道:“这是嬴氏夫人做的,与我无关。” 季孙行父又问:“晋国要是来讨伐,我们该如何应对?” 仲孙遂满不在乎地说:“齐国、宋国之前的事,已经很清楚了。他们杀了年长的国君,晋国都没有去讨伐;如今这两个小孩子死了,晋国又怎会来讨伐呢?” 季孙行父抚摸着嗣君的尸体,忍不住失声痛哭。仲孙遂却不耐烦地说:“大臣应当商议大事,像小儿女一样悲啼有什么用!” 季孙行父这才止住眼泪。

叔孙得臣也赶到了,询问他的哥哥彭生在哪里,仲孙遂假装不知道。叔孙得臣笑着说:“我哥哥死为忠臣,这是他的志向,何必隐瞒呢?” 仲孙遂这才私下告诉他尸体的位置,还说:“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立君。公子倭贤能且年长,应当继承君位。” 百官们都不敢反对,纷纷点头。于是,众人拥立公子倭为国君,这就是鲁宣公。百官上前朝贺。胡曾先生为此写了一首咏史诗:“外权内宠私谋合,无罪嗣君一旦休;可笑模棱季文子,三思不复有良谋。” 叔孙得臣挖出马粪中的彭生尸体,将其殡殓,这里暂且不表。

再说嫡夫人姜氏,听闻两个儿子都被杀,仲孙遂又扶持公子倭成为国君,捶胸大哭,多次哭晕过去又苏醒过来。仲孙遂为了讨好鲁宣公,引用 “母以子贵” 的说法,尊尊敬嬴为夫人,百官纷纷前来祝贺。姜夫人在宫中感到不安,日夜啼哭,让左右的人收拾车马,打算回齐国。仲孙遂假意派人挽留她,说:“新君虽然不是夫人所生,但夫人是嫡母,新君自然会好好孝顺您,怎么能去娘家生活呢?” 姜氏大骂道:“贼子仲遂!我母子二人哪里对不起你,你竟做出如此惨毒之事?如今还想用虚言留住我!鬼神若有知,绝不会饶恕你!” 姜氏不愿与敬嬴见面,直接出了宫门,登上车离开。经过集市的大路时,她放声大哭,呼喊着:“天啊,天啊!两个孩子有什么罪?我又有什么罪?贼子仲遂丧尽天良,杀嫡立庶!我如今与国人永别,再也不回鲁国了!” 路人听到,无不感到哀伤,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这一天,鲁国因为这件事罢市。人们称姜氏为哀姜,又因为她回到齐国,称她为出姜。出姜到了齐国,与齐昭公夫人母子相见,各自诉说儿子的冤屈,抱头痛哭。齐惠公厌恶听到哭声,另外修建了房屋安置她们母子。出姜最终在齐国去世。

却说鲁宣公同母的弟弟叔肹,为人忠诚正直,看到哥哥借助仲孙遂的力量,杀死弟弟自立为国君,心里很不认同,所以不去朝贺。鲁宣公派人召见他,想重用他,叔肹坚决推辞不去。有朋友问他原因,叔肹说:“我并非厌恶富贵,只是一看到哥哥,就会想起弟弟,所以不忍心去。” 朋友又问:“你既然认为哥哥不义,为何不前往别的国家呢?” 叔肹回答:“哥哥没有与我断绝关系,我怎敢与哥哥断绝关系呢?” 恰好鲁宣公派官员前来问候,并赠送粟米和布帛,叔肹对使者拜谢辞谢说:“我幸好还不至于冻饿,不敢浪费公家的财物。” 使者再三传达宣公的旨意,叔肹说:“等我有了缺乏时,会来求取,现在坚决不敢接受。” 朋友说:“你不接受爵位俸禄,已经足以表明志向了。你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稍微接受一些馈赠,用来维持每日的饮食,也不算违背廉洁的原则。全部拒绝,不是太过分了吗?” 叔肹只是笑笑,没有回答。朋友叹息着离开了。使者不敢强留,回去回复鲁宣公。鲁宣公说:“我弟弟向来贫穷,不知道他靠什么生活?” 于是派人在夜里暗中观察,只见叔肹正在挑灯编织草鞋,准备第二天早上卖掉,用来换取早餐。鲁宣公感叹道:“此子想学伯夷、叔齐,去采食首阳山上的薇菜吗?我应当成全他的志向。” 叔肹一直到鲁宣公末年才去世。他终身没有接受哥哥一寸丝帛、一粒粟米,也终身没有说过哥哥的过错。史臣为此称赞道:“贤者叔肹,感时泣血。织屦自赡,于公不屑。顽民耻周,采薇甘绝。惟叔嗣音,入而不涅。一乳同枝,兄顽弟洁。形彼东门,言之污舌!” 鲁国人推崇叔肹的义举,对他称赞不已。鲁成公初年,任用叔肹的儿子公孙婴齐为大夫。于是,叔孙氏之外,又有了叔氏。叔老、叔弓、叔辄、叔鞅、叔诣,都是他的后人。这是后话,暂且搁下不提。

再说周匡王五年,也就是鲁宣公元年。正月初一,朝贺仪式刚刚结束,仲孙遂启奏说:“国君的王后之位还空缺着,臣之前与齐侯有婚约,此事刻不容缓。” 鲁宣公问:“谁能为寡人出使齐国呢?” 仲孙遂回答:“婚约是臣定下的,臣愿意独自前往。” 于是,鲁宣公派仲孙遂前往齐国,请求缔结婚约并送上聘礼。仲孙遂在正月到达齐国,二月便迎接夫人姜氏回到鲁国。之后,他秘密上奏鲁宣公说:“齐国虽然与我们是甥舅之国,但将来的态度难以预料。况且国家有重大变故时,必须参加会盟,才能成为诸侯。臣曾与齐侯歃血为盟,约定每年按时朝见进贡,不敢有缺失,这实际上是提前让齐侯确定您的君位。国君一定要不惜重金贿赂齐国,请求齐国举行会盟。如果齐国接受贿赂并答应会盟,我们就恭敬谨慎地侍奉它,这样两国就能亲近,如同唇齿相依,国君的地位也就稳如泰山了。” 鲁宣公觉得他说得有理,随即派季孙行父前往齐国答谢婚事,并致辞说:“寡君承蒙您的恩宠,得以守护宗庙,但心里惶恐不安,担心不能列入诸侯之列,让您蒙羞。您如果顾念寡君,赐予会盟的机会,我国有微薄的济西之地,这是晋文公赠送给先君的,愿意献给贵国,希望您能收下!”

齐惠公非常高兴,便与鲁君约定在夏五月,在平州之地相会。到了约定的日期,鲁宣公先前往,齐侯随后也到了。他们先叙说甥舅之间的情谊,然后举行两国国君相见的礼仪。仲孙遂捧着济西土地的簿册献上,齐侯毫不推辞地收下了。事情结束后,鲁宣公向齐侯告辞返回鲁国。仲孙遂松了口气,说:“我今天终于能安心睡觉了。” 从此,鲁国要么去齐国朝见,要么去齐国聘问,君臣前往齐国的次数频繁,几乎没有空闲的日子,齐国的命令鲁国无不听从,齐国的差役鲁国无不参与。到了齐惠公晚年,他有感于鲁侯的顺从之意,又把济西之地还给了鲁国。这是后话。

话分两头。再说楚庄王旅即位三年,从不发布号令,每日只热衷于打猎。在宫中时,也只是日夜与妇人饮酒作乐。他在朝门悬挂命令:“有敢进谏的人,处死不赦!” 大夫申无畏进宫拜见,只见楚庄王右边抱着郑姬,左边抱着蔡女,坐在钟鼓之间,楚庄王问道:“大夫前来,是想喝酒,还是想听音乐,又或是有什么话要说?” 申无畏回答:“臣不是来饮酒听乐的。刚才臣在郊外行走时,有人用隐语考我,臣无法理解,特来请教大王。” 楚庄王说:“咦!是什么样的隐语,连大夫都不能理解,不妨说给寡人听听!” 申无畏说:“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羽毛,停在楚国的高山上已经三年了。既不见它飞翔,也听不到它鸣叫,不知道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明白这是在讽刺自己,笑着说:“寡人知道了!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飞,一飞必定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必定惊人。你就等着看吧。” 申无畏再次行礼后退出。

过了几天,楚庄王依旧沉迷于淫乐。大夫苏从请求私下拜见楚庄王,见到楚庄王后,他放声大哭。楚庄王惊讶地问:“苏子为何如此哀伤?” 苏从回答:“臣哭自己即将身死,楚国也即将灭亡!” 楚庄王不解地问:“你为何会死?楚国又为何会灭亡呢?” 苏从说:“臣想向大王进谏,大王若不听,必定会杀臣。臣死后,楚国就再也没有人进谏了。大王肆意妄为,楚国的政事必将衰败,楚国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楚庄王勃然大怒,脸色大变,说:“寡人有命令:‘敢进谏者死。’你明知进谏必死,却还要来冒犯寡人,这不是愚蠢吗?” 苏从说:“臣的愚蠢,远不及大王的愚蠢!” 楚庄王更加愤怒,问:“寡人怎么就特别愚蠢了?” 苏从说:“大王身处万乘之国的尊位,享有千里之地的赋税,兵马精良强大,诸侯敬畏服从,四季的贡品不断送进宫廷,这是万世的利益。如今大王却沉迷于酒色,沉溺于音乐,不理朝政,不亲近贤才,大国在外部进攻,小国在内部反叛,快乐只在眼前,忧患却在日后。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抛弃万世的利益,这不是极其愚蠢又是什么?臣的愚蠢,不过是丢掉性命。然而大王杀了臣,后世会称臣为忠臣,与龙逢、比干齐名,臣并不愚蠢。而大王的愚蠢,将导致想做一个普通百姓都不可能。臣的话就说到这里。请借大王的佩剑,臣愿在大王面前自刎,以践行大王的命令!” 楚庄王幡然醒悟,站起身来说:“大夫不必如此!大夫的话,是忠言,寡人听你的。”

于是,楚庄王撤掉钟鼓,遣散郑姬、蔡女,立樊姬为夫人,让她掌管宫廷事务,还说:“寡人喜欢打猎,樊姬劝谏我,我不听,她便不再吃鸟兽的肉,她是我的贤内助啊。” 楚庄王任用蒍贾、潘尪、屈荡,来分散令尹斗越椒的权力。从此,楚庄王早朝晏罢,开始发号施令。他命令郑公子归生讨伐宋国,在大棘交战,俘获了宋国右师华元。又命令蒍贾救援郑国,与晋军在北林交战,俘获晋将解扬后回国,过了一年又将其放回。从此,楚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楚庄王也渐渐有了争夺中原霸主的志向。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