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抬眸看了他一眼,语气不咸不淡:“钱当然好用,问题是得干净。要是夹带了太多东西,这节目就不叫《重返校园》,叫《重返收银台》了。”
他话一出,制片人头皮一紧——李洛这种耿直的性子最近是越来越可怕了。明明印象里,以前的李洛还是个非常圆滑好说话明事理的演员,最近几年可能是火了,脾气也大起来了。
在这种饭局上,把话说到这份上,是很容易让投资方当场翻脸的。
郑姓投资人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李老师,理想主义可不值钱。”
“可不值钱的东西,也不一定得卖。”李洛淡淡回了句。
桌上的空气彻底安静了几秒,只有酒杯轻轻碰在桌上的声音。
气氛正僵着,坐在另一侧的一位中年女人缓缓开口:“其实,我倒觉得李老师说得有道理——节目的核心价值不能被稀释,否则很快会失去观众。但资本是逐利的,投资人不可能纯粹为了公益来烧钱。”
她顿了顿,继续打圆场:“所以最理想的方式,是让资本觉得——他们的利益和节目的口碑,并不冲突,我觉得双方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这句话像一把润滑剂,把原本对峙的场面推回到一种虚假的平和中。
郑姓投资方听了,手指在酒杯边沿轻轻敲了两下,像是下了某种结论。
他笑容和气,语气却带着股不容拒绝的味道:“节目嘛,形式上随便搞搞都行,但得跟社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才有价值。我们那所高中刚建好,还空着呢,要是能借节目炒热度,招生和品牌立马就起来了。”
旁边另一个戴金表的中年男人接口道:“郑总,这就叫双赢啊。这样节目好看,我们也没白投钱,价值观也正。李老师,你在节目里不是挺会跟学生打成一片吗?到时候你就多夸夸咱们学校的‘先进理念’,说点积极的,引导一下舆论。”
李洛端着酒,神色淡淡:“积极的我可以说,虚假的我不说。”
金表男人的笑容顿了一下,随即装作没听懂:“哈哈,您这话太谦虚了,哪有真假的说法,宣传就是营造形象嘛。”
陈思言抬眼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形象和事实不一样的东西,最后会砸在谁手里,大家心里都清楚。”
桌上短暂安静了几秒。
制片人赶紧圆场:“哎呀,大家今天是来聊合作的,都是为了节目好嘛。李老师、陈老师,我们也不会让你们违心去说不该说的。”
“是啊是啊。”有人举杯当和事佬,“不过话说回来,《重返校园》虽然热度高,但模式老了,还是得加点新元素。我们觉得,可以多邀请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孩子来当‘特邀同学’——比如企业家的孩子、艺人的孩子。这样节目的收视人群更广,商业合作机会更多。”
“是啊,”金表男人马上附和,“而且学生之间最好有点‘故事冲突’,那才有话题度。太和谐观众就困了。”
这话说得直白,几乎等于在明示:最好制造点戏剧性,哪怕是炒作。
李洛放下酒杯,懒懒靠在椅背上,目光像是在打量一群正谈论饲料配方的养殖户:“你们这是要改拍校园剧,不拍综艺了?”
郑总假装没听见,笑得满脸褶子,认同了金表男的看法:“刘总的想法很好!观众要的不是校园纪录片,而是能让自己情绪有起伏的东西!”
制片人也开始打圆场:“咱们要找的是共赢的模式,既保证节目的调性,也满足投资方的回报预期。”
“共赢?”郑姓投资人似乎懒得再争,拿起酒杯转向制片人,“行,那你们先做方案,把合作细则写出来,我们看看。”
他的话听起来退了一步,但眼底那抹意味深长的冷意,谁都能看出来——这是暂时的收兵,不是妥协。
而旁边的副导演像是根本停不下,椅子在地上划出响声,只留下一句冷漠的话,“我先走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