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的,往后九斤就上幼学,没说自家办了学堂不让自家孩子上的,”摆摆手叮咛道:“请那几个先生到书房说话,拿了我了帖子去,不怠慢。”
颖皱鼻子给个怪脸,出门传了下人过去请了,靠了书桌上翻看我录的资料,“别太累着,您可不是操劳的人,该有的事尽量交给属下去办。”
“我起个头就好,剩下的别人干,就忙几天。”抬头笑了笑,怀里掏了几串小银器递给颖,“都忘记了,几个舅舅托孩子私下送的,给九斤带上。”
颖接过去打量几眼,“张家人也是,送个银器都偷偷摸摸,也不知道该不该盛这个情。”正说着,下人跑来报告,说张家后生求见。
这不,关中地方邪,说谁谁到。来的是三舅的孩子张馥,三个堂兄弟里最聪慧的一个。一进来先给我行师礼,弄得我怪不好意思,赶紧让起来坐平。张馥一点没有走亲戚的样子,一口一个少监叫得人不舒服,平辈之间私下交往却弄得和办公一样。
“学生兄弟三人才综合了几种织造机的长处新画的机图,还请少监过目。”
茶不动,椅子也不坐,端端正正地站了案几旁摊开一打图样,“学生已经私下里尝试过样机的工效,虽说还有不少瑕疵,但总体能将织造的速度提高一些。学生家中条件有限,不若少监按图纸另起一套在作坊内尝试一番,也好让学生有个参照。”
两人对望一下,张馥学足了三舅的神情,眼神怪异,面色如常。能亲自送过来的图纸,肯定是经过了多次试用的改良的机种,看来这三兄弟没为这个少下工夫。笑问道:“织造科有没有样机?”
“有是有,或许不同吧,”张馥面不改色地朝我一行礼,“还请少监费心,学生不便打搅,这就告辞了。”
前后没三句话人就跑了,把人家织造科多年研究成果经过自己改良后的新机型就扔给我这个表亲,兰陵是不知道。知道非得和我闹得天番地覆不可。不禁得意地笑起来,我就是个天才,当年劝说张家的事简直太正确了,好人有好报。
撂过农学扩建的资料,埋头细看张馥拿来的图纸,很专业。全部是按照新式度量衡标画出来,有些地方还采用了几何制图的立体图样。每个零件都后面写出批注,机个套拐处标明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试用铁件,一改纺织机纯木织造的传统。
能看明白,甚至木器里也修改了传统制法,第一次见有试用木制的三纹螺母套口的图纸,用铁制机具绞刻出来的原始螺口,少了楔卯等结合工艺,让机具的结合度更紧密,提高机器整体的精密度。木口螺纹啊,这一下给我提了个醒。后世的钢口套丝技术完全可以使用在木器上,只要丝口牢靠,比起楔卯要经久耐用得多。
有点激动,有点不自在。这明明自己早该想到的高科技项目却被表兄弟抢了先。不是小看,是根本没想到这年代的人能有这么夸张的创造力,看来得感谢农学里严谨的学术风气和相对宽松的阶级观念,这全我的功劳,嗯,全是!
这样一想就自豪起来,连面对几个幼学先生的表情都和蔼可亲,大部分年龄比我大。看模样有两个伯伯,三个叔叔上,仨哥哥,还有一个介于爷爷和伯伯之间。沏茶看座,将王家准备立供奉的事情大约一提,别人还没反应过来,老爷爷先激动地站起来就要行大礼。这不是在农学里去能比的待遇,只要立了供奉,往后子孙的前途就有了着落,凭借王家的势力,就算自己这辈子赶不上都不后悔,后面子孙们都能沾光。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