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真是个好心的,好人有好报。”老头倒是个会说话的,也是个会看眼色的,忙对汤小小露出巴结的笑容,“我们棉园村二百多口人,今年大旱,秋庄稼全死了。想必客人也都看到了,就是附近的野菜树皮也扒了吃了。家家所剩余粮也就是种子了。这还不算,一月后还得交上官粮,眼看着全村人就活不下去了。我们是些愚昧村民,想着大爷们都是些贵客,见多识广,总是比村人有些办法。大爷们就行行好,帮我们想个活下去的办法吧。”
姬哙皱眉,“天灾如此,办法是赵国官府该想的,我们只是路过的商人,能有什么办法替你们想?”
村人破烂的衣裳和全身散发出来的酸味让姬哙捂住鼻子,脸上现出厌烦的神情。
“除了棉园村,这附近受灾村庄还有多少?”唐子稷脸上现出往日所没有的庄重神情。
“数百年不遇大灾,赵国两郡一旱一涝,我们代郡旱灾,十八个镇里我们枣树镇旱情最重。枣树镇五个村子我们棉园村灾难最重。”
荣长接了话,禁不住长叹一声,他要跟着世子殿下走了,可是这全村的人二百多口子,那可都是命啊。
“这样只要解决棉园村的问题,这次大灾就不会死人是不是?”汤小小问老人。
“别的村子总还能撑过三五个月,我们村子是最多也就只能撑一个月就得死人了。”老人的话随来的村人附合着,“是的,我家还有半袋麦种,吃完全家就只能等死了。”
“出了这么大的灾,官粮想必会先免了去的。只是棉园村偏远,消息可能还在路上没有传达到这里。我们正好有事要到代郡守府办理,到时会把村里的情况给代郡郡守反应一下的。”唐子稷看了汤小小一眼,“只是不知这代郡的郡守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又一片沉默,普通百姓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村长了,连镇长也没有见过,哪里知道郡守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全村二百多口人,一共有多少个家庭?”汤小小若有所思。
“十三个家庭,乡村宗族观念深,都是一大户住在一起并不分家的。”荣长解释。
“那就好办了,荣婆婆你选人的时候,一家选一个,一共选十三个。一个人十两银子,你看可好。”汤小小一听村里是十三家,就决定把原来想的十个人改成十三个人。
荣婆婆听的明白,夫人这个方法想得好。一家选一人也就是一家就得十两银子。
“少爷要办一个棉纺厂,如今各家选一个人,由村长领着去燕国做工。一人十两银子。依然是自由之身,做工期间一月工钱给一两银子。一年后教会厂里其他人纺棉织棉技术,如果到时想回来少爷自会派人送回来。你们听明白了吗?”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