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向他俩。
“选出一个人做储君。”
“一并管起来。”
“朱棣却是把这件事给彻底敲定了下来。
意思很明白。
也是对靖难勋贵集团的一个交代。
父皇一定是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父皇的选择其实是对的。
不适合继承大明的江山。
他不能再让朱棣失望了。
儿臣一定会成为储君。”
朱棣松开了双手。
低垂着脑袋。
他才问道。
“是理学的事情。”
“儿臣不该质疑父皇的决定。”
“儿臣以为罢黜理学必定会带来祸患。”
法家、儒家、理学、心学、是。”
心中却有了另一份感触。
为什么姜星火敢做的这么肆无忌惮了。
可能都没有姜星火深刻。
姜星火太清楚父皇想要什么了。
“可理学同样有弊端。”
如今正逢大动荡、可就晚了。”
儿臣明白。”
异口同声道。
朱棣说的确实没错。
而不是等到现在。
开始堕落。
南宋早期还有辛弃疾、也不能抵抗蒙古人。
水太凉、这是朱棣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要对理学作出变革。
“再不可以存留。”
你们看一看吧。”
然后双手恭敬地捧过了这份奏疏。
也就是朱高炽之前听到的那些风声。
心中也有了一些猜度。
以此为核心培养未来的官员。
同时编写统一学习、农业、法律、至于天文、地理、物理、按兴趣四选一。
以此做一个区分。
将这部分人补充进内舍。
补充进上舍。
充任学正、相当于大学助教、。
也就是末尾淘汰制。
杀个痛快淋漓了。
朝中恐怕会群情激愤。
不过效果寥寥。
弄巧成拙不是什么好事。
他的目光不禁扫了一眼旁边的姜星火。
似乎一副毫不担忧的样子。
竟是如此真切在自己面前被动摇。
也肯定是这么认为的。
但这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上的共鸣。
姜星火却知道。
理学就是用来蛊惑百姓、控制士大夫、影响华夏进步的东西。
也是姜星火的悲哀。
对这个社会有着极为复杂的感受。
甚至他连自己的念头有时候都无法阻挡。
对于社会的改造。
唯有前行。
管他娘的。
给理学划上个短暂的休止符罢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