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光”,郑和莫名地想起了之前的那个话题——吃苦耐劳是一种美德。
似乎一切,都早有预兆。
姜星火继续从容说道:“若是有哪位君主在大乱之后治平天下,百姓稍得温饱,便是仁君圣主了,如此而已!”
而接下来,则是姜星火更扎心的问题。
“哪怕新大陆上遍地金银,有无数高产作物,你觉得哪位君王,会鼓励百姓自己扬帆出海去寻求财富?如果人人有冒险之心,弃故土而远洋,天下不就大乱了吗?”
郑和有些默然,因为他很清楚,姜星火说的是对的。
大明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所以颁布“禁海令”,除了防备陈友谅张士诚旧部以外,也有杜绝百姓出海导致国家秩序不稳的考虑。
“不能让百姓出海。”郑和说道:“那便不能由大明官府来做吗?”
郑和本想说,姜先生您可别骗我。
第一节课,您就说了大明要下西洋的。
如今怎么又说不行了?
但姜星火的用意显然不止于此。
“那我问你,大明官府是由什么人构成的?”姜星火反问道。
郑和想了想后答道:“自然是由官员和小吏构成的。”
“这些人都是什么人?不用思考,我告诉伱答案,这些人基本都是大中小地主!”
姜星火冷笑问道:“便是新大陆真有高产农作物,你以为他们会欣然鼓舞?
“错!第一个反对高产农作物的就是地主!”
姜星火看着脚下肮脏的囚室地面,语气莫名低沉。
“只需要一小块土地把种子撒下去农民就能人人吃饱,谁会在灾年贱卖自己的土地?谁会在青苗时借下利滚利去租赁农具和种子?”
“若是人人如此,这些地主的利益岂不是被连根撅了?”
“耕读传家,耕是为了有田产,读是为了获得权力维持增加田产,你以为地主真是自己耕地?”
姜星火深深地叹了口气。
“见不到光的农民,没有被逼到绝路上,既不敢也没有能力,官府也不会允许他们远洋出海扰乱国家秩序;而见过光的地主,世世代代想的就是循着光,继续走耕读科举这条路维持自己的富庶,根本不愿意去冒险。”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