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就是……前段时间,有人找到我给一篇有关非线性编码算法的论文审稿,我发现他论文里面有几处很基础的理论问题,肯定是没法过稿的,但提出的思路确实很新颖,就顺便去了解了一下研究背景。”
常浩南喝了一小杯红酒之后就没有继续,而是不知道从哪弄来一个暖壶,改为喝水。
说话间,还顺便给张维永倒了一杯。
“所以你就深入研究下去了?”
“研究倒是还谈不上。”
常浩南摇摇头:
“信息论领域的东西,理论层面还好说,工程应用要是真想研究的话,那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经费才行,我最多算是了解了一下……”
这下子,张维永算是明白了。
对方绕这么一个大圈子,原来是想跟自己一起去申请项目,然后顺便利用一下航天口这边的资源。
毕竟,别说常浩南如今还只能算半步院士,哪怕真是院士大圆满境界的大佬,也不可能单凭嘴上说说就让国家专门打一批卫星,或者建设一整个专用网络去搞技术验证。
肯定要依托一些名头。
当然“我只是了解一下,还没深入研究”这种鬼话,张维永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信的。
“能展开讲讲么?”
他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是指,关于那个具体的广义编码。”
“当然。”
常浩南把刚刚那张纸翻到背面:
“我们先简化一种单源双宿的多播有向无环网络,网络中所有点到点之间的链路具有单位容量,S是信源,T1和T2是信宿,其余是中间节点……”
他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地画出了两张示意图。
“根据‘最大流最小割’定理,任意一个有向图中,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信息最大流的流量等于分离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最小割集的容量,那么下图多播网络的最大理论传输容量为2比特/单位时间……”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