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最贴近高校科研经费的自然科学基金,年科技投入预算大概在四百亿种花币左右。
对比一下就知道,三十亿美元究竟是多么庞大了。
现在达成一笔交易就能赚到三十亿美元,而且是能够直接轻松赚到手的,可以说让科技部门的经费来了个大补。
后续自然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了。很快。
科技部门和两家大型企业达成了一致,决定以三十亿美
元的价格,售卖含有四十五克一阶铁的原材料。
原材料的交付时间就定在两个月后。--
杜鲁克—本特非常在意这笔交易,双方签订合约的当天,他就知道了具体情况。
杜鲁克—本特当然想不出来,他就找了一群相关领域的专家,讨论交付时间延迟两个月的问题。
一大群专家很快给出三个可能。
第一个可能是,
实验组并不是工厂,不是专门生产去某种原材料。
上级部门要用实验组的设备制造某种材料,也不能耽搁实验研究的时间,换做是一些小实验室,当然'无权也没理由反抗',毕竟是牵扯到不能拒绝的大笔收入。
王浩以及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不一样,他们的研究是国际最重大、最前沿的,情况自然是不一样的。
加州理工大学教授阿列克谢—迈耶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阿列克谢—迈耶的说法得到了不少专家认可。
最后,克里斯托弗—约翰逊也说了一种可能,
「他们所制造的原材料,一阶铁的含量非常低,提取都是个大问题,要耗费很多资金....
克里斯托弗也同样获得了很多支持。
原因很简单,他们对于制造强湮灭力场的固有印象就是,「耗费高额经费,制造的场力固定"。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设备就是如此,耗费了百亿美元砸出的一台设备,制造的湮灭力场强度是固定的。
因为设备的复杂性,几乎不存在调整空间。
如果想要制造强度更高的场力,即便是通过了技术论证,也要进行大工程的改造,或者干脆重新制造新的设备。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