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一种设计方案,都是依托横向反重力技术,范围划定在横向反重力所覆盖的区域内。
所以最终的设计就一定会接近UFO。
现在的概念图接近UFO也就可以理解了。
等大家稍微消化了一下,王浩继续道,
其他人顿时想象着,一个圆球状的飞行器从地面拔地而起,能灵活的飞行直达太空,感觉比UFO还像UFO。
王浩点头继续道,
……
王浩在UFO的问题上说了很多。
他可不希望因为研究出的飞行器外形类似于,UFO而引起什么恐慌问题,即便只是影响到研究,也根本是没有必要的。
这一番讲话还是有意义的。
虽然很多人眼里,他们依旧是在研制类似于UFO的飞行器,但剩下的只是对工作的热情。
每一个人都是干劲十足,满是斗志的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也非常期待能够完成研究,并制造出类似于UFO的飞行器,到时候,看着飞行器升空,也肯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飞行器的整体设计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各个部分和合作工厂进行对接,以便能够制造出相应的装置,每一个部分制造出来都会直接运送到研究基地。
整个过程用时接近两个月,最有难度的还是一些关键位置的轴承以及冷却箱的制造。
冷却箱内是个复杂形状的高压装置,内部会直接冲入高压液氮,只是对接口的制造都需要超过一个月时间。
因为飞行器是全新的,设计好多部分甚至要人工来完成,自然用时是非常多的。
好在飞行器设计组也包括王浩的研究组,有着科技处、航空集团的全力支持,一切的需求都会优先供给,也大大减少了制造时间。
研究组并不是一心等待,他们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软技术相关的攻关。
软技术,也是飞行器研究的核心。
包括超导电池组的失超保护、功率调节、自动控制检测体系,也包括
反重力飞行组的推进装置自动控制、起降控制、平衡性系统,当然也包括故障检测,临时应激体系……
等等。
其中每一个部分的研究都非常复杂,不只是电子软件的工作,也要装配一些检测装置,并联通整个飞行器。
这种复杂的体系放在其他团队,用时几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但放在反重力飞行器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浩亲自带队做研究,他还找航空工业集团的自动化研究中心以及科学院的电工所和软件所,直接开口要了十几个电子、软件以及信息学专家过来。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