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八十章 小实验、大成果,创纪录的获得两项沃尔夫奖

第二百八十章 小实验、大成果,创纪录的获得两项沃尔夫奖(第2页/共2页)

广告位置上

在王浩的研究组发表了光子构架的论文以后,国际上好多物理学家都开始研究,各个反重力团队也开始设计实验论证。

普朗克研究院的反重力团队,一心做反重力场的性态研究,理解了光子构架成果以后,他们自然清楚里面的数学表述,说明反重力场的机制是制造降低空间挤压效果的区域。

其中有个优秀的年轻研究员,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

利用浮力和质量无关的特性,他们在反重力场中进行了悬浮实验测试。

在实验最开始,没有开启反重力场的时候,一个木质铁芯的物体,悬浮在了水的正中央。

之后,开启反重力场,物体立刻漂浮到了水面上。

在连续几次实验以后,他们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反重力场作用于质量而不是引力波。

其中的原理和王浩的研究成果直接相关。

王浩的光子架构研究,说明反重力场会让粒子产生惰性,比如,光速会降低,但是粒子惰性和反重力场并不呈正比,百分之五十的反重力场,才能让光速减慢百分之十五。1

所以,即便是反重力场能够对浮力效果造成影响,也肯定不像是物体一样直接正比的减重。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受力自然是均衡的,可以得出公式--

p液gV排=g。

当实验处在反重力场中,浮力明显大于重力作用,自然就证明物体质量下降了。

这个简单的实验研究,成果并没有百分之百的说服力,因为反重力场对于浮力的影响,并没有确定的成果。

但是,一定程度上说服力还是非常强的。

普朗克研究院的反重力团队,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证明反重力场直接作用于物体的质量,成果发表出来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即便王浩发表的光子结构成果中,用数据构建说明反重力的作用,是空间挤压效果的降低,但大部分学者还是更倾向于作用是引力波效果。

现在普朗克研究院的团队,用一个实验,就说明是作用与质量,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空间挤压效果以及湮灭力的存在。

普朗克研究院团队的穆勒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们相信实验结果,往

往最简单的实验,才最有说服力。」

这个实验结果发表出来以后,让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之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反重力场是作用于引力波,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质量是不会被产生变化的。

现在的成果说明质量减小了,就感觉有些违背常识。

王浩看了新成果,都不由得感叹,

王浩发现之前他想的太复杂了,总是把反重力场特性验证,和很复杂的微观物理联系在一起。

现在普朗克研究院的成果证明,简单的力学研究也能够给反重力场的研究带来很大帮助。

何毅是感觉很懊恼的,他觉得自己的团队有这么好的环境,能够制造超过50%的反重力场。

普朗克研究院的团队,只能制造出15%的反重力场,即便是做力学的实验,效果也是很差的。

何毅郁闷道。

王浩则是完全不在意,他根本不缺一个成果,普朗克研究院的成果;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湮灭力的存在,对湮灭理论是很有好处的。

他说道,

普朗克研究院的成果,并不能百分百证实湮灭力的存在,但也可以说证明了三分之一。

湮灭力想要完成被证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测定‘常规湮灭常数,,也就是常规空间挤压的强度。

以此就能够推导得出很多能够在实验证实的结论。

另外,也要联系微观物理,验证湮灭力在微观物理中的作用。

以上每一项都非常的重要。

虽然湮灭理论的研究,还有很多的方向和很多的工作,但工作不是一口气就能完成的,理论的完善是系统性的庞大工程。

王浩依旧是轻松的工作生活,抽时间也做了航天局的项目,完成了相应的核心代码。

之后的工作就是实验室的其他人来完成了。

这天实验室的人都在办公室里,召开了一个项目相关的工作分配会议。

王浩针对核心代码的问题说了一下,其他人则是一起交流讨论起来。

王浩倒是很清闲,他随意的看了看新闻,顺便打开邮件查看了一下,发现有好几封特别的邮件,里面说的内容都差不多。

第一封是来自迪迪埃-马约尔,里面的表述非常热情,「亲爱的王浩,有一个消息你肯定会感兴趣,今年你进入了沃尔夫奖的候选提名。

虽然时间还有些早,但提前恭喜你获得沃尔夫奖。」

之后迪迪埃-马约尔又问了一下王浩最近的研究,目的就是想知道王浩是否有什么研究,需要依靠实验来验证。

本站最新网址:www.biquge777.net

广告位置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