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下令腰斩圆定,让淳风县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这淳风县百姓,原本只信花莲寺,个个都把花莲寺的僧人当成在世父母。历任新知知县,只能成为绿叶陪衬,反而要与那花莲寺搞好关系。
官府庇佑,民众盲信,使得那花莲寺众僧人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做那苟且之事。
自从柳明厉惩花莲寺众僧,该腰斩的腰斩,该徒刑的徒刑,使得这盘踞淳风县长达十多年之久的地头蛇终于泯灭了。
同时,民间民风慢慢转正。而柳明这位状元郎县令的雷厉风行,更是让整个县衙折服,疲软滞怠之风,也慢慢消失。
官吏们都知道,在这位青天大老爷手下,要是还马虎了事,只能是自寻死路。于是每日清早,没人敢睡懒觉,三班六房书吏早早地到齐站在堂外,放好肃静牌,拿出杏黄伞,摆好职衔牌,等着柳明审案。
至此,县衙门口的那架登闻鼓,又响了起来,整个县衙,恢复正常运作。
柳明每次断案,基本上公正无私,有法可依,也据情理。几场案子判下来,当地百姓无不折服,直呼陈青天。
听到这山呼海啸的青天之声,柳明也会感慨,一年前,自己还在县衙听堂,一年后自己已经成了一名七品知县。人生变化何其多?
对于柳明来说,这知县日常的县务还是能应付,
两个月的知县当了下来,他基本上已经驾轻就熟。
而不处理县务之时,他便走出县衙,到城郭边走走看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远处一排排紫色故垒,低垂的黄云下,随处可见枯蓬衰草。
时而大风卷起,柳明习惯性地用袖子掩面,以避其风沙。
转眼之间,在这边塞也生活两个月有余。柳明过着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在这贝州,少了歌舞升平,纸醉金迷,更多的是一种边疆的荒芜。
每当处理完县务之后,柳明有空便和苏轼等人互通书信,大家互诉一下最近的近况。
苏轼的信来得最勤快。基本一月三四封。苏轼在信中告诉柳明,这翰林编修,实在是无聊得紧。大多时间,通过喝茶聊天打发时间。偶尔,官家会召见他们,一起吟诗作赋。苏轼心里也苦闷,说浪费大好光阴,无聊之时,只能看看戏,打打马球,会馆喝喝茶。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