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崇祯皇帝可有些冤枉朱常渊了。
其实,这件事,真的是渤海王朱翊钒自作主张,朱常渊不可能也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如果有可能提前得知,他甚至会阻止渤海王上书。
毕竟,对于他来说,渤海王只是一个虚名,既然手中有实权,何必在惹得皇帝不高兴,封王这件事只要坏处没有好处。
可是渤海王不这么想。
他想的最多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之前听说过朱常渊战功彪炳,老是想着攀附,甚至想让自己的儿子到他军中历练历练,可是看到朱常渊在山海关中一句话就宰了六千关宁铁骑。他害怕了。
平生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侄子竟然是个如此心黑手狠的人。
真是低估了他了。
朱翊钒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当初渤海王王世子是朱常渊的父亲。他朱翊钒不过是老王爷众多子嗣中并不出众的一个。
但是,他最终却赢了。
当然了,其中是用了不少手段的,特别是朱常渊的父亲,朱翊钒没少给他挖坑,将自己的这位大哥坑的何止是泪流满面。
就算大哥去世后,朱翊钒甚至将朱常渊撵出家族的权力中心,仅仅给他留了二百亩山田。
站在朱翊钒的角度,用他的眼光看问题。他总是感觉朱常渊会在最近拿他开刀,想想六千关宁铁骑的下场。吴三桂的下场,半夜里都会被噩梦惊醒。感觉自己头上随时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可他不知道的是,朱常渊极少关心王府的事情,根本从来没有问过渤海王王府。
这只是其中第一重的误会。
然而,误会还会叠加在一块,让崇祯这个多疑的皇帝心中更加难安。
比如说,他的传旨太监拿着御赐尚方宝剑到辽东寻找朱常渊下旨的时候,突然得知,朱常渊挂印回家了。
回日月岛了。
这下子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皇太极密切关注、崇祯拍案而起、渤海王惊慌失措。
其实,朱常渊回家只是给皇帝做做样子看,让他收回成命别尼玛今天想要派个人来,明天想要派一支军队过来跟老子夺权。明确告诉皇帝:老子就要在辽东大权独揽,老子可是要干大事的,你别烦我好不?
你要是再烦我,我真的不干了,你找左良玉来吧。
至于渤海王的事情,他到现在为止压根就不知道。
听说朱常渊挂印致仕的消息,皇太极喜极而泣,连睡觉都是带着笑容的,要知道,一旦朱常渊和崇祯皇帝闹翻,那么这个天下,这个大明,就再也没有他的一合之将了。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