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拜师于荀子,出身于儒家,走的却是法家之路,大秦也一向是以法家治国,所以李斯在秦国一向如鱼得水。
如今大王却召儒生为博士,听他们的建议,万一那些儒生仗着口中长舌,影响了大王的思想,那还得了。
故而李斯今日要杀三王而震天下,尽显法家之威。
他要震慑的可不只是天下庶民,更是要狠狠的震一震那些不太安分的儒生,给他们来一个下马威。
李斯要告诉他们,谁才是秦国思想界的主人。
刚才,与儒生走得近的左丞相王绾开口,说不定就有一些牵扯。
以上这些皆是赵佗所猜想。
他深吸口气,拱手道:“启禀大王,对于三王之事,廷尉所言甚为有理,然臣尚有一言请诉。”
听到这清朗的声音,殿中诸臣皆举目望来。
李斯见到说话的是赵佗,眼神微微一动。
帝榻上,秦王政点头:“大庶长说。”
赵佗沉声道:“廷尉所言,杀三王以震天下,可震慑诸侯之民,显我秦国威严。臣认为燕、代二王不仅抗我秦国,且勾结胡夷,自当诛杀,以立威震慑天下。然齐王之事,尚有商榷的余地。”
“臣认为,齐王虽然曾派兵阻止我秦国灭楚,但他在最后能举国而降,让我秦军一举而定全齐,助我秦国快速一统海内,在其中是有所功勋的。”
“如今齐国社稷已灭,齐王俯首称臣,便为大王之子民,当明赏罚以待之。”
“昔日魏、楚之王顽抗到底,尚得存性命。而今齐王举国相降,反戮杀待之。此种对比,颇有法度不明之嫌,若如此施行,我秦国何以立威信于天下?”
赵佗说完此句,也不待众人开口,立刻抛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且如今大王正欲迁徙六国之公卿贵族于咸阳。六国之中,以迁徙田齐为先。如今齐地田氏之民尚未徙走,就在此时杀戮齐王,齐人必定恐惧,田齐宗族会生祸患,让这一次的迁徙之事出现变故。”
“迁徙诸侯公卿贵族,是襄助大王统治六国故地的大事。如果从迁徙田氏开始就出现问题,那以后再迁徙其余诸侯之民的时候,恐怕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反之若是大王抚慰齐王,就能安定田氏之心,让迁徙途中的田氏宗族不会生乱,对于接下来的迁徙大事颇有裨益。”
“故而臣以为,齐王的生死,关系到我秦国对六国贵族的迁徙大事,如果处置不当,就很容易滋生隐患。对于齐王的赏罚要更慎重一些才可,还请大王思虑之。”
赵佗一口气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闭嘴不言,等待大王最后的决定。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