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人口已达六十九万七千户,胜兵五十万,民户三倍于前魏时。
辽东人多了,自然就能压制乃至吞并高句丽。
“常令君已率尚书台劝导百姓东迁,待旱灾平息后返回。”崔宏道。
抚育百姓本就是尚书台的职责,常炜没有丞相的名号,实则在天下人眼中,已经是大梁的丞相,李跃出征在外,国中政务皆由他打理。
即便李跃在朝中时,也大多是常炜率尚书台裁定,重大事宜才送达李跃面前。
回到邺城,东西南北,无数大车小车进进出出,送入粮食,带走百姓。
旱灾一起,连牛马都羸弱不堪。
远远望去,邺城仿佛笼罩在一片暗黄之中,连天空都是这般颜色。
土地干旱,沙土亦随风南下。
旱灾之下一切从简,接风洗尘免了,庆功宴也免了,李跃赶紧下令将士们休沐,自己则不顾疲劳的召见尚书台诸臣,询问抗灾准备事宜。
“陛下不必多虑,受灾区域仅河北、豫州,黄河下游,淮水两岸皆风调雨顺。”常炜给李跃吃了一个定心丸。
淮北大屯田还在,梁国的家底就保住了。
“甚好,将士们休整一个月后,朕亦率他们就食并州。”
关中叛乱,有王猛主持局面,氐秦这块硬骨头迟早被熬软。
想起关中,李跃心中一动,“关中灾情如何?”
天灾人祸,加上这场叛乱,将催化氐秦的各种隐患。
刘应拱手道:“关中旱灾不在关东之下,然氐秦人少,暂时影响不大,细作探知桓温低价卖给苻坚不少粮食。”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