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代,圆领对襟,小袖长袍的圆领袍已经盛行于北方,最早是秦代军服,汉代为内衣,发展到南北朝,融入了不少鲜卑风格,逐渐成为常服,盛行北方。
反正一个原则,方便劳作、征战。
礼制则去繁化简,丁忧改为半年,服心丧即可,在心而不在形。
严禁厚葬、殉葬,铺张浪费,提倡节俭、简洁。
如果是在江东,李跃的这些举措很难实施,但在如今的北国却阻力甚小,并未掀起多大波澜,也没人敢在李跃刚刚登基时不长眼,前来反对。
老牌士族大部分都衣冠南渡了,还留在北国的很难形成大气候,在胡人胯下苟活就不容易了。
北国融入各族习俗风格,反而焕发了新的活力,对新事物习以为常。
羊肉、酪粥风靡一时,胡饼更是深得百姓喜爱,圆领袍、皮裘大行其道。
既然已经形成风潮,就不是李跃能轻易改变的。
诏令下达之后,邺城中很快便有百姓响应,多是一些将士家眷黑云子弟,他们对李跃几乎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任何命令,他们都是第一个执行。
就连李跃喜欢羌煮貊炙,也影响到他们。
一套圆领袍、深衣,配上蹀躞带,兵器并不便宜,也只有他们有这个条件。
不过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令人头疼,都是军人子弟,好勇斗狠,动辄在邺城决斗,喋血街头……
这时代不缺尚武之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谁都会比划两下子,河北民风剽悍,互相之间不顺眼,便拔出刀剑对砍。
邺城周围的几个县,动辄大规模械斗。
不是为了抢夺灌溉田地的水源,便是几句口角……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