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牢之?”李跃心中一震,这不是二十年后江东猛将么?
在宋武帝没出世前,他就是江东第一猛男。
历史上他的命运如同李农一般,被时代的大潮推到前面,却畏缩不前,以至于众叛亲离,自缢而死。
不过换个角度看问题,这人野心不大,不擅权谋,所以才会被人耍的团团转。
李跃忽然想起北府军的猛将,很多都是来自青徐二州的流民帅、乞活军。
“这场武举,他为第一,尔等可有异议?”李跃望向其他人。
“殿下英明!”没人有异议。
刘牢之的紫脸“唰”的一下,变得更红,连说话都有些颤抖,“多、多谢殿、殿下。”
“哈哈,这小子在战场滚两年,必为万人敌!”魏山一向豪爽,并没有记恨在心,反而亲切的拍着他的肩膀。
“来人,设宴款待诸位。”
人逢喜事精神爽。
刘牢之前来邺城应试,说明梁国的正统性已经渐渐深入人心。
而正统性绝非虚无缥缈之事,很多胡人王朝撑不过三代,李跃觉得根子就在这东西上。
武力只能震慑一时,这一代你强大了,但下一代、下下一代,能一直强大下去,能保证别人不强么?
十六国南北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其根源便是汉朝延续下来的正统性被踩在地上,撕的粉碎。
除了刘牢之,武举优异者还有东海郯县人何谦,琅琊阳都人诸葛侃,乐安人高衡、东平人刘轨,全都是青徐人士。
尚武堂则有李五九、李七二、李三一、赵黑足四人。
凡是这种李姓后面加数字的,都是收养的孤儿。
中了武举,以后自然不能再用这种名字,李跃当即改为李武、李琦、李屹、赵贺。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