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帮货似乎还没有搞清楚现实:是否北攻伐天子说了不算,他说了才算!
连这个都没搞清楚,只会跑到皇宫外一哭二闹三上吊,这帮货有什么好在意的?
打定主意北伐后,他迅速组建幕府,开始盘点自己的家当。
现在的大晋,早就不是永嘉之乱时那一两万生力军都很能抽调得出来,只能一个劲的拉壮丁充数的狼狈样了。府兵制的推行让朝廷背上了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但也为朝廷储备了整整三十万凶悍的府兵。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攒起三十万府兵,一来是府兵的待遇确实很吸引人,青年都以成为府兵为荣,二来也是吃了战争红利,从北方逃到南方来的流民都是被筛了一遍,甚至不止一遍的,那些体弱的、怯懦的基本上都被淘汰了,留下来的都是身体强壮、意志坚定、敢于拔刀跟老天爷争命的。他们不管是性格还是身体素质都很适合当兵,而他们也渴望着穿上战衣,打回老家去……
这不巧了嘛。
李烈、桓彝、桓宣、祖逖等将领麾下的将士基本上都是以南下的流民青壮为主的,战斗力凶悍无比。陶侃、周访、萧育等人也越来越乐意从北方流民中招募军士,因为他们的战斗力确实比南方兵要强好多。
兵是足够了,将领也有不少。北宫静、祖逖、北宫纯等人自不必说,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帅。耿忠、萧育、张宣、兰夏、裴悦、达奚焰、段隆、隆文鸯、段秀、李烈、苏峻、羊允、羊绣……这些将领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挣扎着爬出来的,经历了无数残酷的战斗,神经已经被磨练得无比坚韧。桓宣、桓彝、陶侃、周访、周玘等等南方将领也或多或少跟胡人交过手,桓宣和桓彝更是一直都在青徐二州与曹嶷、羯胡作战,经验绝对是足够的。以上这些将领随便一个拎出来,指挥几千人都不成问题。
至于府库……
李睿扒拉了一下,库府里共有三十亿钱,一百二十万匹绢。他挣钱快,花钱也快,养兵、练兵、兴修水利、屯田垦荒、制造武器装备……这些都花钱如流水,能攒下三十亿钱一百二十万匹绢,已经很难得啦!
粮草倒是攒下了不少,计有谷六百万斛、小麦七百万斛、粟三百五十万斛,共计一千六百五十万斛。这些都是存在官仓里的,私人仓库里的更多,民间普遍都攒了足够吃两年的存粮,把这些都算上的话,那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此外官仓里还储存有大麦一百五十万斛、黑豆八十万斛,这些都是用来喂马的,当然,人也可以吃。
另有干草料六百六十八万束,青储饲料四百二十六万束。这些也是给马吃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晋通过缴获、购买,总共攒起了十五万匹军马,其中有八万匹战马,七万多匹挽马、骡马,另有三千八百多匹优良公马,作配种之用。花了六年时间才积攒起这些战马,效率确实是有点儿低了,不过这样的成绩李睿也颇为满意,因为在见识了晋军骑兵那凶猛的战斗力之后,不管是匈奴汉国还是羯胡,又或者是曹嶷,都在千方百计阻挠他们购买战马,虽说每次商队还是可以从北方带回来战马,但数量被严格限制了。大多数战马还是通过海上贸易从段部鲜卑、慕容鲜卑那里获得的,能有这个数量,已经很不错啦!
骆驼数量倒是挺多的,足有九万八千六百九十二头。这个不管是匈奴人还是石勒,都没有加以限制,可以是认为骆驼并不适合作为骑兵的座骑吧。听说晋人买它是为了拉车、耕地、驮运货物,他们便敞开了卖,让李睿轻轻松松的搞到了近十万头骆驼。这只是官方的,民间同样有大量骆驼,用骆驼耕旱地、骑骆驼出远门在豫州、荆州和徐州是非常流行的。
嗯,那帮胡人恐怕没有见过萨珊波斯的骆驼骑兵,如果他们见过萨珊波斯的骆驼骑兵,肯定不敢敞开了卖骆驼了。
不过李睿并不打算让这些骆驼去冲锋陷阵。骆驼不管是体力还是耐力,都比马强太多了,饱餐一顿后不吃不喝都可以坚持好多天,这是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他打算在长途迂回的时候让骑兵骑着骆驼走,等抵达攻击地点后再换上战马,发动冲锋。此外,在穿越沙漠的时候,骆驼还可以充当移动的水塔,古代阿拉伯军队在穿越沙漠前会一次性灌骆驼喝下两三百升水,然后用布条缠住骆驼的嘴防止它把水吐出来,再骑着骆驼出发。当找不到水源,随身携带的水又都喝光了之后,阿拉伯军队就会宰杀那些骆驼,喝骆驼水囊里的水。靠着这种比较极端的生存技巧,阿拉伯武士穿越广袤的沙漠像是进出自家后院,不管是萨珊波斯还是东罗马的大军,一旦阿拉伯人钻进了沙漠里,他们就只能干瞪眼了。
这种手段太败家,李睿不打算采用。当然,在华北平原打仗也不大可能会被逼到杀骆驼取水的地步。这些骆驼宝贝得行,必须爱护。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
广告位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