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江阴是“礼乐之邦,忠义素著”,所以为了捍卫不剃发这一“礼乐”制,即便承认朝代已易,也要与你死磕到底。
二是苏州、杭州这样的郡府你们都没拿下来,为什么偏偏揪住江阴这个小地方不放?
三是只要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里的人带头剃发,我们江阴人二话不说,也一定剃发。
龚鼎孳在此时突然开口道:“诸位,王秀才的回信写的非常好,充分体现了江阴士人的傲气。”
见所有人都很好奇地看向自己,龚鼎孳又指着信中一处道:“这里“江阴礼乐之邦,忠义素著”,源于季子。”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季子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人,是吴泰伯19世孙、吴王寿梦的第4个儿子,亦是最小的儿子,由于其聪颖、明礼、尚德,深受父亲的器重和三个兄长的敬重。”
“病危中的吴王寿梦要让季子继承王位,季子的三个哥哥也没意见,可季子执意辞让了。”
“吴王寿梦死后,季子的大哥诸樊虽已继承了王位,但还是真心实意地想把王位让给季子,同时吴国的达官显爵也上疏要求立季子为吴王。”
“可季子还是不肯当大王。无奈之下,他抛家弃室,只身来到江阴申港东南的舜过山下,过起了耕读的隐居生活。后来又有两次当大王的机会,他又婉拒了。”
正当大家因为好奇,都在倾听龚鼎孳滔滔不绝地讲历史典故时,龚鼎孳突然发问:“季子为什么要三让王位?”
这时写信的王秀才,很是得意的答道:“因为他忠于周朝的宗法制和礼乐制。”
“周朝的宗法制是嫡长子继承世袭王位。周朝的礼乐制是“亲亲”和“尊尊”,即亲其所亲,尊其所尊。”
“也就是说,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以及衣食住行、丧葬嫁娶、祭祀祖先乃至军制政令,都必须按明文规定的礼乐制度来进行。”
“因为季子三让王位,所以时人和后人都将季子喻为忠义之人。”
“由于季子后来被封为延陵诸侯,史称“延陵季子”,而江阴是延陵的属地,季子死后又被葬在江阴申港镇西南。”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江阴人视季子为江阴的始祖,进而把江阴称作为“礼乐之邦”,且“忠义素著”。”
完整地介绍完季子的事情,王秀才很是自豪!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
广告位置下